第2章

“过时?”王强打断我,音量陡然拔高,“名单是死的,人是活的!你不会自己去拓展吗?不会变通,怎么做猎头?”

他的声音不大不小,刚好能让整个小组的人都听见。我感觉无数道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我背上,脸上火辣辣的。

李然适时地凑过来,假惺惺地打圆场:“组长,小陈第一天来,别太苛刻了。名单可能是我疏忽了,没及时更新。”他嘴上说着抱歉,眼底却藏着一丝看好戏的笑意,一闪而过。

我死死捏着拳头,指甲陷进肉里。

“行了,明天拿不出一个有效候选人,你就自己看着办!”王强甩下一句狠话,扭头走了。

办公室里恢复了之前的忙碌,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个小插曲。可我知道,我已经成了小组里的一个笑话。

走出写字楼,城市的霓虹灯刺得我眼睛发酸。我在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一罐冰啤酒,坐在路边的花坛上,一口气灌下去半罐。冰凉的液体顺着食道滑下,却浇不灭心里的那团火。

“一定要做出成绩,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。”我对着空无一人的街道,狠狠地说道。

这时,一个身影在我旁边停下。

“一个人喝闷酒?”

我抬头,是一个看起来快四十岁的男人,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,头发有点乱,但眼神很亮。我认得他,是隔壁组的赵哥,一个传说中的行业“老炮”,据说手握大把顶级资源,却总是一副懒洋洋的佛系模样。

我有些窘迫,点了点头。

他瞥了一眼我紧紧攥在手里的那份岗位需求表,上面“数字化转型总监”几个字被我捏得皱巴巴的。

他忽然笑了笑,没头没脑地说了句:“传统企业转型,怕的不是花钱。候选人光懂技术没用,得懂老板心里的那些‘顾虑’才行。”

说完,他便揣着手,晃晃悠悠地走了,留下我一个人愣在原地。

老板的“顾虑”?

这句莫名其妙的话,像一颗石子,在我混乱的脑海里投下了一圈涟漪。

回到只有十几平米的出租屋,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游戏,而是破天荒地坐在了书桌前。赵哥那句话在我脑子里反复回响。

老板的顾虑……是什么?

我打开电脑,开始疯狂搜索关于这家客户公司——“宏业制造”的一切信息。财报、新闻稿、创始人访谈、甚至是一些行业论坛的八卦帖子,我一个都不放过。

凌晨三点,当我的眼睛布满血丝时,终于从一篇不起眼的创始人专访里找到了线索。宏业的老板,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派企业家,在访谈中反复强调“成本控制”和“员工稳定”。他一方面渴望跟上时代潮流,另一方面又担心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烧钱的无底洞,更怕激进的改革会引起老员工的集体抵触,动摇公司根基。

原来如此。

他要的不是一个只懂代码和算法的技术天才,而是一个能替他摆平内部关系,用最小成本实现平稳过渡的“政委”式人物。

我瞬间茅塞顿开,立刻调整了搜索策略。放弃那些履历光鲜的互联网大厂技术总监,转而寻找那些有过“传统企业转型成功经验”,最好是泥腿子出身,一步步爬上来的实干派。

天亮时,我在一个不起眼的行业论坛里,找到了一个叫张建军的人。他的履历完美符合我的新标准:技术出身,但在一家老牌国企里主导过两次成功的系统升级,目前在另一家民营制造企业担任信息部总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