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量的土地,被兼并。无数的财富,被窖藏。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。百姓辛劳一年,所得不过果腹,遇上天灾,便只能卖儿卖女,流离失所。”
“而那些放贷的豪强,利息高如山,‘青苗’时节借一斗米,秋收要还三斗!此乃刮骨之刀!”
“如此一来,百姓愈发贫困,拿什么交税?国库收不上钱,拿什么养兵?兵弱,则边患不宁。边患不宁,又要加派军费,国库愈发空虚!此乃恶性循环!”
王喆的这番话,说得深入浅出,字字诛心。
就连司马光,也无法反驳。
因为,这说的都是事实。
“那依你之见,该当如何?”宋神宗急切地追问。
“很简单。”王喆的嘴角,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。
“疏通经络,活血化瘀!”
“臣的‘青苗法’,并非与民争利。恰恰相反,是要‘斩断’那些吸血的豪强,由官府,在青黄不接时,以最低的利息,借钱粮给百姓。让百姓能渡过难关,安心耕种。到了秋收,百姓有了余粮,自然就能缴上税赋。此乃‘藏富于民,而国用自足’!”
“臣的‘市易法’,是要打破那些大商人对物价的垄断,由官府出面平抑物价,让商货能够‘流动’起来,如此,商税才能源源不断。”
“臣的‘均输法’,是要……”
王喆将历史上那些因为执行粗暴而弊病丛生的新法,用全新的、听上去无比光辉正确的理论,重新阐述了一遍。
他绝口不提“增加国库收入”这个敏感的目标,而是句句不离“为百姓着想”、“为陛下分忧”。
整个集英殿,鸦雀无声。
所有人都被王喆描绘出的这幅蓝图,给镇住了。
听上去……好像……真的很有道理?
就连龙椅上的宋神宗,眼中也开始放出异样的光彩。
他仿佛已经看到,一个国库充盈、百姓富足、兵强马壮的大宋盛世,正在向他招手!
王喆知道,火候到了。
他再次对着宋神宗深深一揖。
“陛下,臣知新法推行,必有阻力。臣也知,任何新法,都可能有思虑不周之处。”
“因此,臣恳请陛下,给臣一个机会,也给大宋一个机会。”
“我们,可以先搞‘试点’!”
“试点?”宋神宗又听到了一个新词。
“没错!”王喆的声音,铿锵有力。
“我们不急于在全国推行。先选取一两个贫瘠的州县,再选取一两个富庶的州县,做个对比。”
“新法若好,试点之地,必然气象一新。届时,数据摆在眼前,事实胜于雄辩,天下人自然无话可说。”
“新法若有弊病,也能在试点中及时发现,加以修正。如此,便可将风险,降至最低!”
“进,可为天下开万世太平!退,亦不过损一二州县之利!”
“陛下,如此稳妥之法,何不一试?!”
第3章 试点!用阳谋震惊宋神宗!
“试点……”
宋神宗在龙椅上,反复咀嚼着这个词。
这个词,对他来说,太过新颖,也太过……诱人了。
作为皇帝,他当然渴望富国强兵,开创一番不世之功。
但作为赵氏的子孙,他又对“祖宗之法”有着天然的敬畏。
满朝文武的反对,让他压力巨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