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屋里传来母亲的说话声,比平时响亮许多:“我说了不去!浪费那钱干什么?留着给孩子们上学用!”

“桂芳,这次是省城专家来会诊,机会难得...”父亲的声音依然温和,但带着一丝恳求。

“八年了,建国!八年了!我知道我的身体,别再折腾了!”母亲的声音哽咽起来。

向阳站在门外,不敢进去。他从未听过父母这样争吵。在记忆里,父亲总是让着母亲,即使她因为病痛和生意不顺心而发脾气,父亲也从不还口,只是默默地泡一杯枸杞菊花茶放在她面前,或是给她按摩浮肿的双腿。

门突然开了,父亲走出来,看见向阳,愣了一下,随即露出往常的笑容:“回来了?今天怎么这么晚?快洗手吃饭。”

2 家的温暖

那一刻,向阳突然发现,父亲鬓角已经花白,脊背也不再挺直。他想起这八年来,父亲每天五点起床熬药,下班后赶回家做饭,深夜还在批改作业。母亲生病前脾气急躁,忙于做生意和照顾外婆家,家里事无巨细都是父亲打理。抗癌八年,父亲从未抱怨过一次。

晚饭时,气氛有些沉闷。母亲没出来吃饭,姐姐端了碗粥进房间陪她。向明喋喋不休地说着篮球比赛的事,试图活跃气氛。父亲认真地听着,不时点头,但眼神飘忽,显然心事重重。

饭后,父亲照例在厨房洗碗。向阳走过去,拿起干毛巾默默擦拭。

“爸,”他犹豫着开口,“妈的病...是不是加重了?”

父亲的手停顿了一下,泡沫顺着他的手背滑落。“省城来了专家,我想带你妈去看看。她怕花钱,不肯去。”他轻声说,“但我已经预约好了,下周三。”

水龙头哗哗地流着,厨房窗户外,夕阳西下,天边一抹橘红渐渐褪成淡紫。

“会好的,对吧?”向阳问,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。

父亲关掉水龙头,用围裙擦擦手,然后转身抱住儿子。这是多年来少有的拥抱,温暖而坚实。“无论如何,我们一家人在一起,困难是打不倒我们的。”他说。

最终母亲还是去了省城会诊。那天早晨,父亲帮她穿上最喜爱的淡紫色外套,戴上了假发。姐姐请了假陪同,兄弟俩则被安排去大姨家暂住。

三天后,母亲回来了,脸色更加苍白,但精神似乎好了些。专家调整了用药方案,带来了一线希望。那个夏天,母亲的情况似乎真的有所好转,能多吃半碗饭,偶尔还能在院子里散步,看看父亲种的花草。

七月的一天,母亲突然说想去城南老街区走走。那里即将拆迁,许多老店铺已经关门歇业。

“我陪您去。”父亲放下正在批改的作业本。

“我也去。”向阳紧接着说。向明本来约了同学打球,见状也改变主意:“我也去!”

母亲笑了,这是几个月来第一次真心实意的笑容:“你们这是干嘛?我又不是不会走路。”

一家五口难得一起出门。夏日的傍晚,暑气稍退,微风拂过街道。母亲走得很慢,父亲挽着她的手臂,不时指着一处老建筑说些往事。这里是他们当年相识的地方,那里是第一次约会去的茶馆,那里的市场曾经是母亲倾注自己心血的地方,她以前做生意时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