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是无意的碰触,当然没关系。”我直视他的眼睛,“但您的手刚才放在她的臀部上了,这恐怕不是无意的吧?”
车厢内一阵哗然。几个乘客开始指责那个男人:
“这么大年纪了欺负小女孩!”
“司机!开后门,让这种人下车!”
“妹子别怕,站我们这边来!”
穿着校服的女孩眼眶红了,小声对我说:“谢谢姐姐。”
那男人在下一站灰溜溜地下了车,车厢里响起一阵掌声。
我不是为了掌声才这么做,但那种支持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力量。
下车后,女孩追上我,再次道谢。我问她是否没事,她摇摇头,然后又点点头:
“一开始很害怕,但姐姐你站出来之后,我就不怕了。”
我看着女孩远去的背影,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:沉默不会保护我们,只有打破沉默才能。
那天之后,我依然每天乘坐64路公交车。有时会遇到令人不适的接触,有时不会。不同的是,我不再沉默。
我参加了一个自卫防身课程,认识了许多有相似经历的女性。
我们分享故事,学习如何保护自己,更重要的是——学习如何不再为自己的反抗感到羞耻。
三个月后,我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,开始在地铁站和公交站台做志愿者,发放宣传册,告诉女性们遇到骚扰时该如何应对和求助。
母亲还是经常打来电话,催促我找对象。有一次,我终于告诉她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事。
她沉默了很久,然后说:“那你以后还是打车吧,贵点就贵点。”
“妈,问题不在于我坐什么车,”我耐心解释,“问题在于有人骚扰女性,而我们应该指责的是骚扰者,不是受害者。”
又是一段沉默,然后母亲轻轻说:“我年轻时候也遇到过。
在电影院里,旁边男人的手放在我大腿上。我一动不敢动,直到电影结束。”
我的心揪了一下:“你从来没告诉过我。”
“那时候觉得丢人。”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,“现在想想,该觉得丢人的是他。”
那是母亲第一次没有对我说“女孩子要忍一忍”。
昨天,我又在64路上遇到了骚扰。一个年轻人借着车厢拥挤,故意用身体摩擦我。
这次我没有僵硬,没有逃避,而是转身面对他。
“先生,请您保持适当的距离。”我的声音清晰而坚定。
他愣了一下,然后嘟囔着“车上这么挤我也没办法”,但还是向后退了半步。
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,好奇地看着我们。我对她微微一笑。
我知道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发生。但每次我站出来,每次我发声,都是在一点点改变那个小女孩将要成长的世界。
到站了,我走下公交车,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气。
我的裙子干净整洁,我的步伐坚定有力。没有任何人的手能在上面留下永恒的污渍——除非我自己允许。
3、
自那次在公交车上为女学生挺身而出后,我的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。
不是天翻地覆的那种剧变,而是内心深处某种坚硬的东西开始破土而出,缓慢但坚定地生长。
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女性权益的账号,读那些曾经觉得“太激进”的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