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

第一章 灵脉的起源与等级划分

洪荒灵脉的本源,是盘古开天时未散的“混沌之气”:盘古的脊柱(不周山)化为“混沌灵脉”(最高级),盘古的精血化为“鸿蒙灵脉”(次高级),盘古的肌肉化为“先天灵脉”(中高级),盘古的毛发化为“后天灵脉”(低级)。四种灵脉的分布、面积、能量强度,构成了洪荒大陆的“能量骨架”:

1. 混沌灵脉:洪荒的“能量核心”

- 数量:仅1条(不周山灵脉)

- 覆盖面积:1×10⁹平方公里(以不周山为中心,向四周辐射10万公里)

- 能量强度:可支撑“天道级”存在(如鸿钧)修炼,每立方厘米含“混沌紫气”1000缕

- 特征:灵脉呈“柱状”,从地核直达紫微天,是连接天地的“能量通道”,也是不周山“不倒”的核心支撑

- 关联区域:紫霄宫、盘古庙、不周山山顶,这些区域因混沌灵脉的滋养,成为洪荒“天道感应最强”的地方

2. 鸿蒙灵脉:区域的“能量枢纽”

- 数量:共9条(对应九天十地的核心区域)

- 每条覆盖面积:5×10⁸平方公里~1×10⁹平方公里

- 能量强度:可支撑“先天神圣级”存在(如帝俊、太一、十二祖巫)修炼,每立方厘米含“鸿蒙紫气”100缕

- 分布区域:

- 东土灵脉(覆盖扶桑神树根部区域,面积8×10⁸平方公里)

- 西土灵脉(覆盖昆仑墟西极区域,面积1×10⁹平方公里)

- 南方灵脉(覆盖不死火山区域,面积7×10⁸平方公里)

- 北方灵脉(覆盖极北黑水区域,面积9×10⁸平方公里)

- 东北灵脉(覆盖青龙潭区域,面积6×10⁸平方公里)

- 西北灵脉(覆盖白虎矿脉区域,面积5×10⁸平方公里)

- 西南灵脉(覆盖朱雀谷区域,面积8×10⁸平方公里)

- 幽冥灵脉(覆盖幽冥血海区域,面积7×10⁸平方公里)

- 海外灵脉(覆盖蓬莱岛区域,面积6×10⁸平方公里)

- 特征:灵脉呈“网状”,向周边辐射先天灵脉,是区域内生灵的“主要能量来源”

3. 先天灵脉:生灵的“生存基础”

- 数量:共365条(对应洪荒365个“先天圣地”)

- 每条覆盖面积:1×10⁷平方公里~5×10⁷平方公里

- 能量强度:可支撑“先天神祇级”存在(如羲和、常羲、句芒部落成员)修炼,每立方厘米含“先天灵气”100缕

- 分布规律:围绕鸿蒙灵脉分布,形成“灵脉带”,如东土灵脉周围有“东荒灵脉带”(含10条先天灵脉,总覆盖面积3×10⁸平方公里),南方灵脉周围有“南荒灵脉带”(含8条先天灵脉,总覆盖面积2.5×10⁸平方公里)

- 关联区域:各先天神圣的道场,如帝俊的“太阳宫”(位于东荒灵脉带,面积1×10⁶平方公里)、玄冥的“黑水宫”(位于北荒灵脉带,面积8×10⁵平方公里)

4. 后天灵脉:普通区域的“能量补充”

- 数量:无数(覆盖十地的普通陆地)

- 每条覆盖面积:1×10⁵平方公里~1×10⁶平方公里

- 能量强度:仅能支撑“后天生灵”(如普通妖族、巫族后裔)生存,每立方厘米含“后天灵气”10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