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荒时期的“内海”,是盘古开天后“混沌浊气”与“先天水汽”融合而成的液态区域,并非后世“咸水海洋”,而是“灵液之海”,水中蕴含“先天灵气”,可滋养生灵。内海共分四片(东海、南海、西海、北冥),总面积约3×10²¹平方公里,占洪荒大陆总面积的1/5,且与十地的河流、湖泊相连,形成“完整水网”:
1. 北冥:北方内海的“鲲鹏之域”
- 面积:1×10²¹平方公里(约为后世太平洋面积的25倍)
- 位置:北方陆地与幽冥地之间,北抵极北黑水,南接洪荒腹地
- 特征:水温极低(-1000℃),水中漂浮“冰晶灵矿”,灵脉浓度达“先天级”,是“水系先天神圣”的理想栖息地
- 生灵:鲲鹏(北冥霸主),其活动范围覆盖整个北冥,巢穴位于北冥深处的“鲲鹏渊”(直径1×10⁶公里);另有“冰蚕”“水麒麟”等水系神兽,族群规模达百万只
- 关联地标:极北黑水(北冥的源头),黑水从极北冻土流出,注入北冥,全长5×10⁹公里,河道宽度达1×10⁷公里,是洪荒最长的河流
2. 东海:东方内海的“金乌之滨”
- 面积:8×10²⁰平方公里
- 位置:东土陆地东侧,东至扶桑神树的根部,西接东土平原
- 特征:水温较高(500℃),因太微天的太阳真火照射,水中蕴含“阳刚之气”,适合“火系水族”生存
- 生灵:金乌幼崽(帝俊、太一的九子),常在此海嬉戏;另有“赤鱬”“火鲤”等火系水族,族群规模达50万只
- 关联地标:扶桑神树根部,树根延伸至东海海底,形成“根系森林”(面积5×10⁸平方公里),是东海生灵的庇护所
3. 南海与西海:南方与西方的“灵液之海”
- 南海:面积7×10²⁰平方公里,位于南方陆地南侧,因不死火山的影响,海水呈“红色”(含火山灵液),栖息“火龟”“赤龙”等生灵,海底有“火山热泉”(共10万处),是炼制“火属性丹药”的原料产地
- 西海:面积5×10²⁰平方公里,位于西土陆地西侧,因天市天的先天罡风影响,海水呈“蓝色”(含罡风灵液),栖息“风鲛”“蓝鲨”等生灵,海底有“灵宝碎片沉积带”(面积1×10⁸平方公里),是洪荒时期灵宝采集的重要区域
内海与十地的“水系连接”极为紧密:东土陆地有“东江”(全长3×10⁹公里)注入东海,南方陆地有“南河”(全长2.5×10⁹公里)注入南海,西土陆地有“西江”(全长2×10⁹公里)注入西海,北方陆地有“北江”(全长3.5×10⁹公里)注入北冥,而洪荒腹地的“中央湖”(面积5×10⁸平方公里)则是所有河流的“中转站”,形成了覆盖整个十地的“水网系统”——这种规模,是后世任何凡界水系都无法比拟的。
第二卷:洪荒大陆的灵脉体系——面积与能量的深度绑定
洪荒大陆的“面积”并非单纯的“地理尺度”,而是与“灵脉能量”深度绑定——灵脉的分布决定了大陆的“可居住性”,灵脉的浓度决定了生灵的“修炼上限”,而灵脉的覆盖范围,则直接对应了大陆的“有效面积”(即适合先天神圣生存的区域)。玄空在《洪荒灵脉考》中指出:“洪荒之广,非因土广,实因灵脉广;灵脉若散,土虽存,亦为死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