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

- 分布区域:灵脉带之外的普通陆地,如洪荒腹地的“平原灵脉”、北方陆地的“冻土灵脉”

- 特征:能量易消耗,需依赖鸿蒙灵脉、先天灵脉的“能量辐射”维持,是洪荒大陆的“边缘区域”

第二章 灵脉覆盖下的“有效面积”与“无效面积”

洪荒大陆的1.5×10²²平方公里,并非全部适合生灵生存——只有灵脉覆盖的区域,才是“有效面积”;无灵脉覆盖的区域(如西土陆地的“混沌裂隙边缘”、北方陆地的“极北冻土深处”),因能量枯竭,被称为“无效面积”。

1. 有效面积:灵脉滋养的“生命之土”

- 总面积:约1×10²²平方公里(占洪荒大陆总面积的2/3)

- 构成:

- 混沌灵脉覆盖区:1×10⁹平方公里

- 鸿蒙灵脉覆盖区:7.5×10⁹平方公里(9条×平均8.3×10⁸平方公里)

- 先天灵脉覆盖区:1×10¹¹平方公里(365条×平均2.7×10⁸平方公里)

- 后天灵脉覆盖区:9.9×10²¹平方公里(剩余有效面积)

- 生存密度:每1×10⁶平方公里约有1名先天神圣,或100名先天神祇,或1000名后天生灵——按此计算,洪荒有效面积内的生灵总数约为1×10¹⁶(1亿亿),其中先天神圣约1×10¹⁰(100亿),先天神祇约1×10¹²(1万亿),后天生灵约1×10¹⁶(1亿亿)

2. 无效面积:能量枯竭的“死亡之土”

- 总面积:约5×10²¹平方公里(占洪荒大陆总面积的1/3)

- 分布区域:

- 混沌裂隙边缘区:西土陆地西侧,面积2×10²¹平方公里,因混沌气流侵蚀,无任何灵脉,仅存“混沌碎石”

- 极北冻土深处:北方陆地北侧,面积1.5×10²¹平方公里,温度达-10000℃,灵脉被冻结,无生灵生存

- 火山灰覆盖区:南方陆地东侧,面积1×10²¹平方公里,因不死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堆积,灵脉被掩埋,仅存“火属性死土”

- 内海深渊区:四片内海的最深处,面积5×10²⁰平方公里,水压达1×10¹⁰帕,无灵脉,仅存“深海死物”

- 特征:无任何生灵活动痕迹,即使是先天神圣,进入无效面积也需消耗自身本源能量,否则会被“能量枯竭”吞噬

第三章 灵脉与地标景观的面积关联

洪荒的核心地标(如扶桑神树、不死火山、昆仑墟),其面积大小直接由灵脉浓度决定——灵脉越浓,地标规模越大,功能越强。这种“灵脉-面积-功能”的三角关系,是洪荒地理的核心逻辑:

1. 扶桑神树:灵脉浓度决定的“巨树尺度”

- 灵脉基础:东土鸿蒙灵脉+3条先天灵脉

- 总面积:6×10⁸平方公里(陆地根部5×10⁸平方公里+天域枝桠1×10⁸平方公里)

- 具体尺寸:

- 树干直径:1万公里(陆地部分)、5000公里(天域部分)

- 树高:10万公里(从东土陆地直达太微天)

- 根系覆盖:1×10⁹平方公里(东土陆地+东海海底)

- 功能与灵脉的关联:因鸿蒙灵脉滋养,扶桑神树可“孕育太阳金乌”,且每万年结“太阳果”100颗(每颗含“太阳本源火”),灵脉浓度每提升10%,太阳果的数量就增加10颗——这种“功能随灵脉增强”的特性,是洪荒地标的普遍规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