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

她骑得很慢,感受着风拂过脸颊的触感,感受着心脏在胸腔里有力而真实的跳动。

活着。十八岁。一切都还来得及。

回到家,母亲正在厨房炒菜,油烟机嗡嗡作响。父亲坐在沙发上看晚报,听到开门声,抬头看了一眼:“回来了?志愿表交了吗?”

“交了。”林晚放下书包,声音平静,“爸,妈,我填了本地的师大。”

厨房的炒菜声顿了一下。

母亲探出头,手里还拿着锅铲,脸上带着惊讶和一丝不赞同:“师大?本地?晚晚,你不是一直说想出去看看吗?而且江临那孩子不是说要……”

“妈,”林晚打断她,走过去,接过她手里的锅铲,语气坚定,“是我自己的决定。师大挺好的,离家近。”

母亲看着女儿,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些什么。眼前的女儿,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。眼神不再是那种怯怯的、总是带着点犹豫的样子,而是异常的清醒和坚定。

父亲也放下了报纸,看向她:“真想好了?不跟江临他们去北京了?”

“想好了。”林晚点头,语气没有一丝动摇,“我和江临……以后的路不一样。”

父母对视了一眼,虽然还有些疑惑,但女儿如此明确的态度,让他们最终选择了尊重。毕竟,女儿最近的成绩波动,他们也隐约知道和江临有关,能留在本地读个好大学,未必不是好事。

“行,你自己想好就行。”父亲最终点了点头,“吃饭吧。”

晚饭后,林晚回到自己的小房间。书桌上还摆着和江临、宋媛他们的毕业合照。照片上的她,站在江临侧后方,笑得含蓄又勉强。

她拿起照片,看了几秒,然后打开抽屉,将它压在了最底层。

从今天起,她是新的林晚。

……

接下来的日子,平静无波。

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。林晚毫无悬念地被本地师范大学录取,热门的中文专业。

江临和宋媛的分数果然都不理想。江临的父母大发雷霆,强制给他报了本地的复读班。宋媛家境好些,父母咬牙花钱托了关系,把她送进了北京一所不错的复读机构。

分别那天,林晚没有去送。

听说江临和家里大吵一架,最终还是没能拗过父母,阴沉着脸去了复读学校报到。也听说宋媛走的时候,眼睛哭得通红,楚楚可怜。

高中班级QQ群里(虽然此时QQ刚兴起不久),偶尔还有消息跳动。有时会有人提起复读的江临和在北京的宋媛,语气或同情或调侃。

林晚从不参与讨论。她屏蔽了群消息,开始提前预习大学的课程,偶尔帮母亲做做家务,或者去图书馆借书看。日子充实而平静。

期间,江临用公共电话给她打过几次传呼。

林晚一次都没回。

有一次,他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她家里。是母亲接的,林晚示意母亲说她不在。

母亲放下电话,叹了口气:“晚晚,江临那孩子听起来状态不太好……复读压力大,你们毕竟这么多年朋友……”

“妈,”林晚翻着手中的书页,头也没抬,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。我帮不了他。”

母亲看着女儿沉静的侧脸,最终没再说什么。

时间如水般流过。

大学开学了。全新的环境,优秀的同学,浩瀚的知识海洋……林晚像一块干涸了太久的海绵,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。她参加社团,竞选班干,成绩名列前茅,整个人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