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“顺路过来,给你带点吃的。”我故作镇定,“生病了?”

她点头:“有点发烧...您要进来坐坐吗?”

房间很小,但整洁。书桌上堆着美术书籍,墙上是她的画作——大多是食物素描,惟妙惟肖。有一张画的是后厨场景,我站在灶台前,侧脸专注。

“你会画画?”我惊讶道。

“美术专业。”她不好意思地笑了,“在饭店打工是为了攒钱买画材。”

她翻出更多画作:热气腾腾的汤羹、精致的点心、甚至还有切菜的细节手部特写...每一幅都充满温度,仿佛能闻到香气。

“为什么总画食物?”

她脸更红了:“因为...食物承载着记忆和情感。就像您做的菜,不只是好吃,还能让人感到幸福。”

那一刻,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。多年来,我一直用技术衡量菜品,却忘了烹饪最初的意义——传递温暖。

我热了排骨,看她吃得津津有味。临走时,我说:“好好休息,明天不用来上班。”

她却抓住我的衣角:“陈师傅...能给我讲讲您的故事吗?比如,为什么选择做厨师?”

雨又开始下,敲打着窗棂。我坐下来,第一次对外人提起往事:如何跟着爷爷在乡下灶台边长大;如何为病中的母亲研究药膳;如何独自来到城市,从洗碗工做起...

她听得入神,眼睛在发烧的潮红中格外明亮。后来她靠在沙发上睡着,呼吸均匀。我轻轻为她盖好毯子,注意到茶几上的药盒——已经空了。

去药店买药再返回时,雨更大了。她还在睡,眉头微蹙。我写下服药说明,悄悄离开。

那夜我失眠了,眼前总是浮现她的睡颜。我知道,有些东西不一样了。就像精心调制的酱汁,多了一味意想不到的调料,整个味道都变得奇妙起来。

第二天小雨来上班,手上还缠着纱布,但精神好了很多。“谢谢您的药。”她趁没人时小声说,递给我一个小纸盒,“回礼。”

盒子里是手工饼干,做成炒锅和勺子的形状,旁边放着张卡片,画着我教她端盘子的场景,旁边写着:“谢谢您教我的一切。”

我尝了一块饼干,甜中带苦——糖放多了,但可可粉又少了。很普通的味道,却让我嘴角不自觉上扬。

“陈师傅笑了!”小张像发现新大陆,“奇迹啊!”

我立刻板起脸,却藏不起眼角的笑意。小雨冲我眨眨眼,转身去忙了。阳光透过窗棂,在她发梢跳跃。

那天下班时,她递给我一本笔记:“这是我整理的客人偏好,可能对您研发新菜有帮助。”

我翻开,娟秀的字迹密密麻麻记录着:王阿姨不吃香菜、李叔叔喜欢酸辣、小朋友最爱番茄口味...甚至还有对菜品的建议和创意搭配。

“你为什么做这些?”我问。

她低头摆弄衣角:“我想...让饭店更好。这里就像个大家庭,每个人都在努力,我也想做点什么。”

看着她真诚的眼睛,我心中涌起暖流。多年来,我把做菜视为职业,却忘了最初的热爱。这个女孩用最简单的方式,唤醒了我沉睡的激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