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二十分钟后,尸体被抬上法医中心的解剖台。解剖室里的冷光灯亮得刺眼,把尸体的皮肤照得近乎透明。林砚站在解剖台旁,手里拿着解剖刀,刀刃在灯光下泛着冷光。助手小陈已经做好了准备,手里的托盘里放着镊子、剪刀和各种规格的标本瓶。

“先提取胃内容物。”林砚下了指令,解剖刀轻轻划开尸体的腹部,一股淡淡的腐臭味顺着切口溢出——不算浓烈,进一步印证了48小时左右的死亡时间。他用镊子夹起少量胃内容物,放进标本瓶里:“胃里只有少量未消化的河虾和藻类,没有发现食物残渣,说明死者在死前至少8小时没进食,或者进食的食物已经完全消化。”

接下来是检查颈部断面。林砚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断面的肌肉纤维,切割面非常光滑,肌肉束断裂整齐,甚至能看到被刀刃压平的肌膜——这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。“小陈,取一点断面的肌肉组织,送去做病理检测,重点看有没有残留的金属碎屑,”林砚一边说,一边用镊子拨开断面的血管,“另外,检测一下尸体内的毒物反应,尤其是常见的安眠药和氰化物。”

就在小陈准备取样时,林砚的目光突然停在尸体的盆骨上。他用手指按压盆骨的耻骨联合面,触感有些异常——耻骨联合面的磨损程度很轻,按照解剖学标准,这种磨损程度对应的年龄应该在25到28岁之间。可当他转到尸体的股骨部位,检查骨骺线时,却发现股骨下端的骨骺线已经完全闭合,甚至出现了轻微的骨质增生——这是35岁以上女性才会出现的生理特征。

“奇怪。”林砚皱起眉头,把小陈叫了过来,“你看,耻骨联合面显示25到28岁,股骨骨骺线却像35岁以上,这两个年龄特征完全矛盾,怎么回事?”

小陈凑过来仔细看了看,也挠了挠头:“会不会是个体差异?比如有些人发育比较晚,骨骺线闭合得慢?”

“可能性不大。”林砚摇了摇头,拿起解剖刀轻轻刮了一点盆骨表面的骨质,放进标本瓶,“个体差异不会这么大,而且耻骨联合面的磨损程度是累计性的,除非有特殊疾病,否则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年龄矛盾。把这个骨质样本也送去检测,顺便做个骨龄鉴定,一定要精确。”

傍晚时分,小陈拿着初步检测报告跑了进来,脸色有些复杂:“林哥,毒物检测结果出来了,尸体内没有检出常见的安眠药、氰化物和重金属,但是……检测到了微量的福尔马林残留。”

“福尔马林?”林砚猛地抬起头,手里的笔“啪”地掉在桌上,“浓度多少?是不是医院用的那种?”

“浓度很低,只有0.02%左右,”小陈指着报告上的数据,“跟医院用于消毒的福尔马林浓度(通常在3%-5%)差远了,更像是……标本保存时用的低浓度福尔马林。而且残留部位主要集中在肌肉组织和皮肤下层,内脏里几乎没有。”

林砚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脑子里飞速运转。福尔马林,标本保存——这两个词让他立刻想到了本市的生物标本厂。那家标本厂就在护城河上游三公里处,主要生产用于学校教学的人体骨骼标本和动物标本,上个月还在局里报备过,说丢了一批用于制作骨骼标本的人体骸骨,当时因为没有发现相关案件,就没深入调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