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的风,挟着梧桐叶细碎的影子,悠悠荡荡地拂过巷口那棵上了年纪的老槐树。黄佳阳正蹲在自家楼道口,小心翼翼地修理着一个漏水的水龙头。廉价的外套袖口磨出了毛边,露出了里面洗得有些发白的秋衣。他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,神情专注。忽然,头顶上方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,紧接着,“啪嗒”一声,一本墨绿色的硬壳旧书掉落在他脚边。
他抬起头,映入眼帘的是一双踩着白色帆布鞋的纤细脚踝,再往上,是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,裙摆随着微风轻轻晃动,像一片被风吹皱的湖水。
“啊,对不起!”一个清脆如山涧泉水般的声音响起。
黄佳阳抬起头,看见一个扎着低马尾的姑娘正蹲下身子,指尖轻轻拂过书脊上斑驳的尘埃。她的发梢不经意间扫过他的膝盖,带来一阵淡淡的茉莉花香。他这才注意到,姑娘怀里还抱着一摞书,最上面一本赫然是他前几天在旧书摊上无意间翻到、却因囊中羞涩而未能买下的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。
“这本……也是你的?”姑娘抬起头,一双眼睛清澈明亮,仿佛盛满了皎洁的月光。
黄佳阳这才有些窘迫地发现,自己身上那件蓝白条纹的衬衫后背,不知何时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,深一块浅一块的,显得有些狼狈。他连忙摆手,声音带着一丝紧张:“不、不是,我……我就是路过,捡到它的时候,看到你掉下来的。”
姑娘笑了,唇边漾起两个小小的梨涡,眼睛弯成了好看的月牙儿:“那太好了!我正愁这本书太沉了呢。我叫王雨欣,雨水的雨,欣喜的欣。你呢?”
“黄佳阳。”他低下头,目光落在自己磨破了皮的球鞋尖上,有些局促地回道,“住在三楼,302。”
1 巷口初遇
后来,王雨欣总是笑着回忆说,那天她之所以会手忙脚乱地掉书,全赖黄佳阳蹲在那儿修水龙头时,后颈被汗浸湿的碎发随着他低头动作轻轻晃动的样子,像极了她家楼下那只总爱追着蝴蝶跑的流浪小猫,憨态可掬,让她一时没忍住笑出了声,才分了神。
那是他们第一次相遇。老城区的窄窄巷子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砺得光滑温润,两旁是爬满藤蔓的斑驳院墙。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,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黄佳阳闻着王雨欣身上那股若有若无的茉莉香,心里忽然想起了母亲在厨房里熬煮的绿豆百合粥——同样清清淡淡,却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暖意。
王雨欣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,父亲经营着一家建材厂,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。她从小到大读的都是市中心最好的学校,住在市中心最高档的电梯公寓里,连游泳课都是在恒温恒湿的室内泳池上的。可她偏偏对老城区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情有独钟。她说,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,每一片落叶似乎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光阴的故事。
黄佳阳的母亲在巷子口摆了一个小小的早餐摊,卖些豆浆、油条和包子。他高中毕业后,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,便放弃了继续读大学的梦想,跟着一位老木匠当起了学徒,如今已经能独立接一些家具修补和制作的零活了。那天,当王雨欣好奇地跟在他身后,第一次走进他那间只有十平米的出租屋时,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:不足十平米的空间里,除了一张吱呀作响的旧木板床,便是靠墙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木工工具,墙上还挂着几张他自己画的素描画——画里的,大多是巷子里的老房子、老邻居,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槐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