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这是一封十二年前的信,林薇记得那个场景。那天她因数学考试不及格,躲在房里不敢出来,外婆晾完衣服后,悄悄塞给她一块麦芽糖,什么也没说。

TA似乎颇有些学识,引经据典信手拈来,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、甚至略显偏执的看法。TA会花大段文字讨论一本冷门小说的结局,也会为路边被踩踏的野花而感到愤懑。

“重读《卡拉马佐夫兄弟》,伊凡的痛苦于我而言不再遥远。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,区别只在于是否给予它声音。今日在河岸见一群少年踩踏蒲公英,莫名愤怒。弱小是否就活该被践踏?我呵斥了他们,却反被嘲笑。或许我才是那个可笑之人。”

读到这里,林薇忍不住想象:这是一个怎样的人?会因为野花被践踏而愤怒,会因少年的嘲笑而自我怀疑?

TA的情绪并不稳定。有些信里充满了阳光和对生活的热忱,有些信则弥漫着一种几乎要溢出纸面的孤独和颓丧,字迹也会变得潦草急促。TA提到过“又一次失败的尝试”、“无法融入的场合”、“令人窒息的期望”。

在一封大约八年前的信里,写着“林薇收”的字样。

信里提到在巷口看到放学的她,背着沉重的书包,低着头,神情不像那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模样。

“……看见你站在河边发呆,眼神空茫,真想告诉你,一切都会好的。但我又何尝不是泥菩萨过江?最终只是悄悄放下了一颗糖在你能看见的地方,希望你至少能尝到一丝甜。”

林薇努力回忆,确实有那么一天。高三模拟考失利,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片灰暗,站在河边甚至产生了可怕的念头。转身时却发现一块大石头上放着一颗包装精美的牛奶糖,糖纸在夕阳下闪着微光。

她剥开糖纸放入口中,甜味弥漫开来时,眼泪也不争气地流了下来。原来那不是偶然,而是有人默默的关怀。

还有几封,明显是写给她外婆的。

感谢阿婆某次送的青团,称赞阿婆种的花好看,甚至向阿婆请教过腌制酱菜的方法。外婆似乎知道TA是谁,并且有过互动。

“阿婆今日送来自制酱菜,味道鲜美。我鼓起勇气道谢,她却只是摆摆手,笑容慈祥。她是否知道这些信出自谁手?或许知道,却从不点破。这份宽容令我既感激又羞愧。”

这个人,像一个看不见的幽灵,却又无比真实地参与了她们的生活,以一种静默的、旁观的方式。TA是谁?为什么要这样做?外婆为什么从不提起?

林薇的好奇心被吊到了顶点。她开始像侦探一样,依据信中的线索,在古镇上寻找可能的知情人。

第三章:古镇寻踪

雨终于停了,阳光穿透云层,为古镇镀上一层金边。林薇带上几封有代表性的信,开始了她的探寻。

她先去问了隔壁做了几十年邻居的柳婆婆。柳婆婆正在门口拣豆子,老花镜滑到鼻尖,见到林薇,眯眼笑了:“是薇薇啊!长这么大了,上次见你还是高中生呢。”

林薇帮忙拣豆子,寒暄了几句,才小心地拿出信:“柳婆婆,您记得以前谁常往我们家信箱里放信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