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香琴在原地站了一会儿,才挪动脚步,走向那间厢房。她的动作很轻,几乎没有声音,像一只怕惊扰到人的猫。她的训练告诉她,细节决定成败。
接下来的日子,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。
罗叶作息规律,每天准时出门,准时回来。他话很少,跟季香琴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。但他会买回两份口粮,灶上永远温着热水,米缸也从来没空过。他在扮演一个看似冷漠实则细心的独居男人,也在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。
季香琴则包揽了所有家务。洗衣,做饭,打扫,把不大的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条。她总是低着头,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,努力让自己显得毫无存在感。她在寻找机会,接近他的核心区域——那间书房,那个带锁的抽屉。
2 试探与观察
可她越是这样,罗叶反而越觉得她有存在感。
他能感觉到,有一道目光,总是在不经意间落在他身上。在他看书的时候,在他整理图纸的时候,在他深夜拧开收音机,听那沙沙作响的电波的时候。
那目光不带恶意,只是充满了探究,小心翼翼,像羽毛轻轻扫过。
有一次,罗叶提前下班回家。
他推开院门,院里很安静,只有风吹过葡萄藤的沙沙声。他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,走到自己书房的窗下。
窗户留着一条缝。
他看到季香琴正在他的书桌前,背对着窗户,微微弯着腰,似乎在研究他桌上的东西。她的动作很专注,完全没察觉到身后有人。她在执行她的任务。
罗叶没有出声。
他就那么静静地站着,看着她的背影。瘦削的肩膀,细细的腰。阳光从窗格里透进来,在她身上落下一片斑驳的光影。
过了大概一分钟,季香琴直起身子,轻轻拉了拉他书桌最下面那个带锁的抽屉。
抽屉纹丝不动。
她又试了试,还是拉不开。她似乎有些懊恼,在原地站了一会儿,才轻手轻脚地离开了书房。
罗叶等她走远了,才推开院门,像往常一样走了进去。
“我回来了。”他对着空无一人的院子说了一声。
西屋的门立刻开了,季香琴从里面走出来,手里拿着一块抹布,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慌乱:“您今天……回来得真早。”
“嗯,事情办完了。”罗叶把手里的布袋放在石桌上,“买了点肉。”
他的表情很平静,看不出任何异常。他在心里轻笑,鱼儿开始试探鱼饵了。
季香琴低下头,“哦”了一声,走过来提起布袋:“我去做饭。”
3 暗流涌动
罗叶看着她走进厨房的背影,眼神深邃。这场由王主任主导,他被动参与,她毫不知情的戏,他忽然想换个方式演下去。
从那天起,他开始不动声色地留下一些“痕迹”。
比如,一张写着几个外文单词的废纸。
比如,一本夹着书签的专业书籍,书签的位置每天都不一样。
比如,偶尔和邻居聊天时,看似无意地提起自己最近在研究的一些“新东西”。
而季香琴,像一条敏锐的鱼,精准地咬住了他撒下的每一个“饵”。
他放在废纸篓里的纸,第二天会变得更皱一些。他书本里的书签,会被移动几毫米,如果不仔细看,根本发现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