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惊喜地拍手。
“完美!就是这个感觉!”
他推推眼镜,耳根微红。
像是被表扬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小学生。
改变在悄悄发生。
他开始注意演讲的节奏。
会在关键处故意停顿。
甚至学会了一个小小的手势。
虽然依旧生涩。
但那种努力走出舒适圈的样子,格外动人。
报告会前夜,我们在实验室做最后演练。
他讲完最后一页,看向我。“怎么样?”
灯光落在他清澈的眼底。
那里有紧张,有期待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。
我竖起两个大拇指。
“无可挑剔。”
“明天的你,会惊艳全场。”
他深吸一口气。
“希望如此。”
报告会当天,我偷偷去了现场。
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。
轮到顾晨上场时,我能感觉到现场的沉闷。
前面的报告都太专业,听众已经开始走神。
他走到讲台前,调整了一下麦克风。
“各位下午好。”
声音清晰稳定。
“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,量子纠缠如何让通信变得……浪漫。”
台下响起细微的骚动。
他笑了。
很浅,但足够打破僵局。
接下来的二十分钟,是一场精彩的表演。
他用双胞胎比喻纠缠粒子。
用穿墙术解释量子隧穿。
甚至用分手的情侣来形容退相干。
复杂的理论,变成了生动的故事。
我看到前排的教授在点头。
看到旁边的学生在认真记录。
看到整个会场,因为他的讲述而重新亮起来。
报告结束时,掌声格外热烈。
他站在台上,微微鞠躬。
目光扫过全场,在最后一排的我身上,停留了一秒。
那一刻,我清楚地看见。
他眼中有光。
会后,他找到在走廊等我的我。
“怎么样?”他问。
语气平静,但眼睛亮得惊人。
“精彩绝伦。”我真心实意地说,“你天生就该站在台上。”
他摇头。
“是你教会我,知识需要被看见。”
“而不只是被证明。”
晚风从走廊尽头吹来,带着栀子花的香气。
我们并肩走在夕阳里。
影子被拉得很长。
“顾晨。”
“嗯?”
“你有没有想过……”
我斟酌着用词,“把你的知识,让更多人看见?”
他停下脚步,看着我。
“比如?”
“比如……”我微笑,“做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频道。”
“让物理,变得像你今天讲的那样迷人。”
他沉默了。
但这一次,不是拒绝的沉默。
是思考的沉默。
那天晚上,他更新了一条动态。
在他的学术社交账号上,只发了一句话:
“今日报告心得:最高效的通信,发生在编码者与解码者使用同一套密钥时。”
配图是报告最后一页PPT:
“感谢我的解码器。”
我知道。那是说给我听的。
而我,收到了。
第5集:沉默的演讲者
顾晨的报告成功了。
但他的沉默,却像潮水般向我涌来。
报告会后的第三天。
我发现了他的异常。
在我们常去的实验室,他对着电脑屏幕发呆。
手指悬在键盘上,久久没有落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