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27 01:30:21

“那就好。”老周笑着说,“明天早上再去检查一下混凝土的强度,要是没问题,就接着灌第二根桩。”

晚上,老周给家里打了个电话,妻子说儿子考上了华北电力大学,学的是储能专业,跟他一样。老周很高兴,他想起儿子小时候,经常问他“爸爸,你建的电站是什么样的?”,现在儿子也要学电力,继承他的事业了。

“等电站建成了,我带你们来看看。”老周对着电话说,“让你们看看爸爸建的大坝,看看雅鲁藏布江的水怎么发电,看看特高压线路怎么把电送到远方。”

挂了电话,老周坐在桌前,打开笔记本,写下今天的工作日记:“7月15日,林芝,中雨。完成第一根防渗桩浇筑,做好防雨措施,未出现质量问题。收到泰国考察请求,准备汇报资料。儿子考上华电,甚慰。电力事业,后继有人。”

写完日记,老周走到窗边,看着江滩的灯光——施工队还在加班,灯光照在江面上,像星星一样。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梦想,想起父亲的叮嘱,想起在高原上看到的酥油灯,心里满是感慨。他知道,雅鲁藏布江的电站,不仅是一个发电项目,更是中国电力走向世界的起点,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见证。

“明天会更好。”老周小声说,窗外的风还在吹,雅鲁藏布江的水还在流,像是在为中国的电力事业加油鼓劲。

第二章 2028·酒泉的风叶:算力时代的能源竞争(上)

2028年9月,酒泉的风比往年更猛。老周站在风电场的观景台上,裹紧了身上的冲锋衣——风裹着沙粒吹在脸上,有点疼,但看着远处连绵的银色风叶,他的眼睛里满是笑意。风叶在阳光下转动,影子在戈壁上扫出流动的光带,一眼望不到头,像一片银色的海洋。

他手里的平板显示着风场的实时数据: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,当前出力1200万千瓦,风速8米/秒,风机可利用率98.5%,年发电量预计450亿千瓦时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万吨。“这风场要是放在欧洲,能满足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年用电量。”老周笑着对身边的小陈说——现在小陈已经是风电场的技术总监了,不再是当年那个跟在他身后的年轻技术员。

小陈接过平板,翻到“风机参数”页面:“周院士,咱们这风场用的是金风科技的GW175-6.0兆瓦风机,叶片长86米,扫风面积24000平方米,在8米/秒的风速下,单机出力能到5.5兆瓦,比三年前的机型提高了15%。而且采用了智能变桨技术,遇到大风能自动调整桨距,减少载荷,风机的寿命从20年延长到25年。”

老周点了点头,目光看向戈壁尽头——那里的深蓝色光伏板铺在沙地上,像块巨大的蓝宝石,边缘还围着一圈白色的风机,是“风光储一体化”项目的光伏部分。“光伏那边的情况怎么样?钙钛矿光伏板的转换效率能达到预期吗?”

“达到了!”小陈的语气很兴奋,“钙钛矿光伏板的转换效率稳定在35%,比传统的晶硅光伏板高10%,而且温度系数低,在酒泉40℃的高温下,效率只下降5%,比晶硅光伏板少降了8%。现在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是500万千瓦,当前出力300万千瓦,和风电互补,白天光伏出力高,晚上风电出力高,能让电力输出更稳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