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27 00:22:29

又过了五年,青禾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清晨走了。临终前,她拉着苏晚卿的手,声音微弱:“夫人,以后…… 您要好好活着,别再一个人扛着了。”

苏晚卿抱着青禾冰冷的身体,哭了整整一夜。这世间,最后一个知道她是谁的人,也走了。

从此,边陲再无苏晚卿,江南多了个开书铺的 “苏阿婆”。

书铺开在江南小镇的巷尾,门前种着两株芭蕉,下雨时,雨打芭蕉的声音格外清透。苏晚卿依旧维持着 “老妇人” 的装扮,只是不再刻意画细纹 —— 岁月对她格外宽容,几十年过去,她的脸依旧光洁,只是眼神里多了些看透世事的沧桑。

南梁承平三年,梅雨时节,雨下了整整三天。

傍晚时分,苏晚卿正收拾书案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,伴随着少年人的声音:“阿婆,求您行个方便,晚生赶路遇雨,想借您这避避雨,明日一早就走!”

苏晚卿犹豫了一下,还是开了门。门外站着个穿着青衫的书生,浑身湿透,头发贴在额头上,手里抱着一个破旧的书箱,却依旧身姿挺拔,眉眼间透着一股寒门学子的倔强。

“进来吧。” 苏晚卿侧身让他进来,递过一块干布,“先擦擦水,别着凉了。”

书生连连道谢,接过干布擦着脸,抬头时,苏晚卿的目光突然顿住 —— 这书生的眉眼,竟与陆承翊有七分相似!尤其是眉骨的走向,还有那双眼睛,清亮有神,像极了陆承翊年轻时,在宫宴上偶尔抬眼的模样。

苏晚卿的心猛地一跳,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,指尖传来熟悉的心悸 —— 像当年摸着陆承翊铠甲时的温度,微弱却清晰。

“晚生沈砚书,多谢阿婆收留。” 书生察觉到她的目光,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,“晚生要去京城赶考,路过此地,没想到遇上这么大的雨。”

沈砚书…… 苏晚卿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,压下翻涌的情绪,指了指里间:“里面有张空床,你先住着,我去给你煮碗姜汤。”

夜里,雨还没停。苏晚卿端着姜汤走进里间,见沈砚书正借着油灯的光,在纸上写着什么。她走过去,无意间瞥见纸上的字 —— 是一张借条,字迹工整,末尾签着 “沈砚书” 三个字,其中 “砚” 字的 “石” 旁,竟带着一个细微的钩,像极了陆承翊写 “川” 字时,竖笔末端那道不自觉的弯钩!

苏晚卿手里的姜汤碗差点摔在地上。她强装镇定,把碗递给沈砚书:“趁热喝吧,驱驱寒。”

沈砚书接过碗,仰头喝了一口,笑着说:“多谢阿婆。晚生身上没带银钱,这借条您先收着,等晚生高中,定加倍奉还。”

苏晚卿接过借条,指尖触到纸页,又想起陆承翊翻《大靖异闻录》时,指尖划过 “长生种” 三字的动作。她深吸一口气,指了指书案上的《诗经》:“你也喜欢读这个?”

“是啊。” 沈砚书拿起《诗经》,翻到其中一页,“晚生最喜欢这篇《秦风・无衣》,每次读都觉得心头发热,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心里烧着一样。”

苏晚卿的呼吸瞬间停滞。《秦风・无衣》—— 那是陆承翊当年在西北戍边时,最喜欢诵的诗!每次练兵归来,他都会对着漠北的星空,低声念着 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”,声音里满是对家国的赤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