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26 02:50:05

宋致远是北京来的知青,高干子弟出身,虽然家庭也受到冲击,但底子还在,眉宇间有股抹不去的清贵和书卷气。他聪明,稳重,干活肯动脑筋,不像有些知青那样毛躁或者消沉,是李铁牛心里少数几个能指望上的年轻人。

“致远,”李铁牛指着正在安静整理书籍的沈墨书,声音压得很低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,“这个女娃娃,情况特殊。你给老子看好了,平时多关照点,别让那些愣头青欺负她。但也记住,保持距离,她就是块需要小心轻放的瓷器,你别给老子碰碎了!”

宋致远扶了扶眼镜,平静地应了声“是”,心里却泛起一丝涟漪。他看向那个背影,纤细,沉默,像一株生长在阴影里的植物。李铁牛这番看似粗鲁却含义复杂的叮嘱,让他对沈墨书产生了超越寻常的好奇。

图书室成了沈墨书在北大荒的孤岛。宋致远的“关照”,起初也仅限于每日例行公事般地出现,问一句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?”,得到沈墨书一个轻轻的摇头后,便各自安静。

变化发生在不知不觉间。宋致远发现,这个沉默的姑娘拥有一种惊人的秩序感。图书室原本杂乱无章的书籍,经她的手整理后,变得井井有条。她还能写一手极其漂亮的蝇头小楷,抄写的书目卡片清晰工整。更让他惊讶的是,有一次他无意中说起连里要搞一台柴油发电机,说明书是俄文的,没人看得懂。几天后,他在一本旧的《俄汉辞典》里,发现了一张字条,上面用娟秀的字迹,工整地翻译了最关键几段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。

没有署名,但宋致远知道是谁。他拿着那张字条,心里第一次对李铁牛的“关照”有了不同的理解。这不仅仅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弱女子,她的沉默之下,可能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力量。

他开始更用心地观察她。他发现她虽然几乎不开口,但眼睛会说话。当她理解你的意思时,眼神是澄澈而专注的;当她遇到难题时,眉头会几不可见地微蹙;当她偶尔(极其偶尔)流露出一丝类似愉悦的情绪时,那双漂亮的杏眼里,会有极细微的光闪过,像夜空中倏忽划过的流星。

宋致远尝试用另一种方式与她交流。他不再只是询问,而是会“无意地”说起一些事:比如读到了一本好书的心得,比如对开荒工作中某个技术难题的思考,甚至是对远方家人淡淡的思念。他说话时,沈墨书通常只是安静地听着,手里做着事,但宋致远能感觉到,她在听,而且听进去了。有时,她会在他困惑时,默默递上一本可能相关的书籍;在他因思乡而沉默时,为他续上一杯热水。

一种无声的默契,在两个年轻人之间悄然建立。它像北大荒冻土下悄然蠕动的春芽,微弱,却蕴含着破土而出的力量。

转折点发生在那个寒冷的冬夜。宋致远因为一封来自北京的家书而心情沉重——家里的境况似乎更糟了。他心烦意乱,独自一人走到户外,任凭凛冽的寒风吹刮。鬼使神差地,他走到了图书室附近,看见里面还亮着微弱的煤油灯光。

他走近窗口,看到沈墨书正踮着脚,费力地用旧报纸糊一扇漏风的窗户。她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单薄,呵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。那一刻,一种混杂着怜惜与同病相怜的情绪攫住了宋致远。他敲了敲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