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25 01:24:28

两人时常在此探讨经史时务,李珩那些超越时代的见解,如“一条鞭法”的雏形、整顿军备的方略,都让张居正深感震撼,引为知己。

“江南,要起风了。”李珩坐下,压低声音,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。

张居正目光一凝,缓缓放下笔:“师叔已有定计?”

“等着吧,”李珩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,“快了。堤坝一毁,便是雷霆之时。”

2 毁堤淹田

李珩的预感很快成了现实。

嘉靖三十一年夏,江南暴雨成灾。然而,真正酿成巨祸的,并非全然天灾。

严嵩党羽为压低田价,便于兼并,竟暗中指使地方官,在关键时刻对几处关键江堤“疏于防护”,甚至有意破坏。

滔天洪水席卷了富庶的苏松常镇地区,良田被毁,屋舍坍塌,百姓流离失所,饿殍遍野。

消息传至京师,举朝哗然。

严嵩党羽试图将此事定性为“天灾”,并推出几个地方小官顶罪。

但这一次,李珩和徐阶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。

徐阶在暗中发动言官,搜集证据,将弹劾的奏章如雪片般送入西苑。

而李珩,则在一个嘉靖皇帝修炼间歇、心情尚可的时刻,被单独召见。

精舍之内,烟气缭绕。嘉靖盘坐在蒲团上,看着恭敬立于下方的李珩。

“李爱卿,江南之事,你怎么看?”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。

李珩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从袖中取出一份精心准备的账册副本和几封密信影本(他利用现代会计知识和信息筛选能力,早已理清了其中的关窍)。

“陛下,”李珩的声音沉痛而恳切,“天灾难防,人祸尤烈。

此非单纯堤坝失修,而是有人为牟私利,罔顾圣恩,视百姓如草芥,毁陛下之江山社稷啊!”

他一条条,一桩桩,将严党如何指使、如何行动、如何瓜分利益,剖析得清清楚楚。

他没有直接指斥严嵩,但所有证据链都指向了他的儿子严世蕃及其核心党羽。

“陛下,”李珩最后叩首,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,

“江南乃朝廷财赋重地,更是陛下子民栖息之所。严世蕃等人此举,不仅是残民以逞,更是动摇国本,损害的是陛下的长生根基与圣君之名啊!

天下人若因此怨怼朝廷,非议陛下,则天道有感,恐于玄修不利……”

“长生根基”、“圣君之名”、“玄修不利”,这几个词精准地戳中了嘉靖皇帝最敏感的神经。

他可以容忍臣子贪腐,可以不理朝政,但绝不能容忍有人损害他个人的声誉和求仙的“环境”。

他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。

与此同时,徐阶联络的各方力量也在发力,朝野清议沸腾,要求严惩元凶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。

嘉靖皇帝陷入了极度的矛盾。

他依赖严嵩帮他处理朝政、撰写青词,但此次事件影响太坏,触及了他的底线。

更重要的是,李珩提供的证据太扎实,让他无法公然袒护。

经过数日的煎熬和权衡,在李珩、徐阶等人持续的“推波助澜”下,嘉靖皇帝不得不做出妥协。

最终,严世蕃被流放雷州(后于途中被林凡派人“结果”),严嵩一众党羽被清洗,而严嵩本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