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周莉女士台鉴:诚挚邀请您参与下周六晚《心途》栏目的录制。本期主题为‘爱与理解的彼岸’,我们希望能为您和您的母亲、著名教育专家苏明娟老师,搭建一次坦诚沟通的桥梁。许多关注苏老师、同时也关心您的家庭,都期待看到你们之间的理解与和解,这无疑会给无数陷入类似困境的亲子关系带来启迪与希望……”
“理解?和解?”纸张的边缘硌着指腹,我几乎要冷笑出声,喉咙里却只发出一点干涩嘶哑的摩擦音,像被砂纸磨过。
手机屏幕突兀地亮起,幽白的光打在脸上。是母亲那位永远语气恭敬、效率极高的助理发来的信息:“周莉小姐,苏老师希望您能准时参加下周的节目录制。这对她的新书《挫折教育:给孩子一生的铠甲》宣传和工作室整体形象都非常重要。她特意嘱咐,让您穿得……得体一些。”
得体。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那件洗得领口有些松垮的灰色T恤和磨得发白的旧牛仔裤。在她眼里,我大概永远都不够“得体”,永远是她完美教育理论体系上那块刺眼的、羞于示人的瑕疵。
指尖在冰凉的邀请函硬质纸张上停顿良久,血液冲刷着耳膜,发出轰鸣。然后,我拿起笔,在回执嘉宾签名处,一笔一划,用力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笔尖尖锐,几乎要划破纸面。
演播厅的空调开得很足,冷气飕飕地顺着小腿往上爬,激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。头顶的聚光灯却毫不留情地打在脸上,烤得皮肤发烫,甚至能感觉到细微的刺痛。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交织,让人一阵阵发晕,胃部隐隐抽搐。背景是巨大的节目LOGO——《心途》,艺术化的字体勾勒出一条蜿蜒的路,下面一行小字:“聆听心声,通往理解”。
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观众,他们的目光,好奇的、探究的、带着预设立场的,像无数细小的针,密集地扎在我和坐在对面的母亲身上。主持人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,脸上挂着经过精心调试的职业性关切表情,坐在我们中间,像一道划分开两个世界的鸿沟。
母亲今天穿了一身质地精良的珍珠白套装,裙长及膝,恰到好处地露出纤细的小腿。妆容精致得一丝不苟,连每一根发丝都待在恰到好处的位置,用一枚低调的珍珠发夹固定,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她微微侧身向着观众,脖颈挺拔,姿态优雅从容。从我一坐下,她的目光就似有若无地黏在我身上,那眼神里有恰到好处的担忧,有关切,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、只有我能精准读懂的歉疚——表演给所有人看的歉疚。
“观众朋友们晚上好,欢迎收看本期的《心途》。”主持人开场,声音通过优质的麦克风放大,清晰而富有磁性,在过分安静的演播厅里回荡,“今天我们的话题关于家庭教育,关于挫折与成长。我们都非常熟悉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嘉宾——苏明娟老师,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,她倡导的‘挫折教育’和‘谦逊成长’理念,影响了无数家庭。”
镜头默契地推近母亲,她得体地微笑,轻轻颔首,目光掠过观众席,带着一种谦逊的接纳。
“但今天,我们节目非常荣幸地也请来了苏老师的女儿,周莉。”主持人转向我,试图将温和的目光投射过来,“相信很多观众也和节目组一样,对苏老师的家庭教育实践非常好奇。周莉,听说你小时候,苏老师对你的教育非常严格?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