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“没关系,”顾屿把画板还给她,眼神里带着真诚的欣赏,“画得很好,很有灵气。尤其是素心雪的花瓣,那种通透感,像真的会发光。”

那天离开前,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。顾屿说,如果她之后还想来看其他植物,或者需要了解植物的细节,都可以找他。苏晚抱着画板,走在夕阳染红的悬铃木小径上,心跳比平时快了几分。她低头看了眼手机里顾屿的联系方式,备注是“青川植物园-顾屿”,头像很简单,是一张他在野外采集时的背影,身后是连绵的青山和漫天的晚霞。

那之后,苏晚成了青川植物园的常客。有时是为了绘本采集素材,有时只是借口来看植物,其实是想多见顾屿几面。他们会一起在清晨的园区里散步,看露珠从荷叶上滚落;会在午后的兰室里待一下午,苏晚画画,顾屿做研究;会在傍晚的时候,坐在植物园门口的长椅上,分享同一副耳机,听舒缓的轻音乐,看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。

顾屿知道苏晚喜欢收集植物的标本,每次去野外采集,都会特意为她带一些少见的植物标本回来——有叶片像羽毛的铁线蕨,有开着小紫花的紫花地丁,还有花瓣像蝴蝶的蝴蝶兰。苏晚会把这些标本小心地夹在速写本里,在旁边写上采集的时间和地点,还有顾屿告诉她的关于这些植物的小故事。

苏晚的绘本进展得很顺利,因为有顾屿的帮忙,她画的植物不仅形态准确,还多了很多旁人不知道的细节——比如某种兰花的花粉块会粘在昆虫的背上,比如某种蕨类植物的叶片背面藏着繁殖用的孢子囊。出版社的编辑看了初稿后,赞不绝口,说这是“有温度的植物绘本”。

苏晚把编辑的夸奖告诉顾屿时,顾屿正在给素心雪浇水。他停下手里的动作,转头看向她,眼睛里满是笑意:“是你画得好,我只是帮你多了解了它们一点。”

“才不是,”苏晚摇摇头,认真地说,“如果没有你,我可能永远不知道,原来植物也有这么多可爱的小秘密。顾屿,谢谢你。”

顾屿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,心跳突然漏了一拍。他沉默了几秒,然后轻声说:“苏晚,其实我每次带你看植物,讲植物的故事,不只是因为你需要素材。”

苏晚愣住了,抬头看着他。

“我是想多和你待一会儿,”顾屿的声音有些轻,却很清晰,“从第一次带你去兰室,看到你认真画画的样子,我就……”

他没有继续说下去,但苏晚已经明白了。她的脸颊瞬间红了,心跳得像要跳出胸腔。她看着顾屿紧张得微微泛红的耳根,突然笑了,轻声说:“我也是。”

那天傍晚,他们在植物园的长椅上,牵了第一次手。顾屿的手很大,很温暖,指腹因为常年采集植物,带着一点薄茧,却很舒服。风卷着悬铃木的叶子落在他们的肩上,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交握的手上,一切都温柔得像一场不会醒的梦。

他们的恋爱,像青川植物园里的植物一样,安静而热烈地生长着。顾屿会在苏晚熬夜赶稿时,给她送来热牛奶和自己烤的全麦面包;会在周末的时候,带她去城市周边的山野,寻找那些藏在林间的原生植物;会在苏晚因为灵感枯竭而烦躁时,拉着她的手,去兰室看素心雪,说“你看,植物生长都需要时间,画画也一样,慢慢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