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瑶光承宠,玉阶初逢
大曜王朝三百七十年,春和景明。
瑶光殿的海棠开得正盛,粉白的花瓣簌簌落在鎏金铜盆里,溅起细碎的水花。明曦长公主赵灵曦斜倚在临水的美人靠上,指尖捻着一枚刚剥好的荔枝,正听着内侍念最新的市井话本。她年方十五,梳着灵动的双环髻,额间点着一枚朱红的梅花钿,眉眼间既有金枝玉叶的娇憨,又藏着几分不寻常的慧黠。
“公主,太子殿下派人送了西域进贡的琉璃镜来。”贴身侍女挽月捧着一个锦盒进来,语气里满是欢喜。
赵灵曦眼睛一亮,放下荔枝核迎了上去。锦盒打开,一面澄澈的琉璃镜映入眼帘,镜身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,流光溢彩。“还是皇兄最懂我。”她对着镜子照了照,嘴角弯起甜美的弧度。
太子赵景渊是她一母同胞的兄长,自小对她疼宠有加,恨不得将世间所有好物都捧到她面前。先帝在世时,更是将这位晚来的公主视作掌上明珠,特许她居瑶光殿,礼仪规制仅次于储君。三位手握兵权的皇叔,亦是对她百依百顺,连宫中最严苛的教引嬷嬷,在她面前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这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日子,赵灵曦过得惬意而安稳,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,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。
那日,先帝的丧期刚过百日,新帝赵景渊尚未完全稳固朝政,北境突然传来急报,蛮族大举入侵,边境守军节节败退。朝堂之上,人心惶惶,几位老将年事已高,年轻将领又缺乏实战经验,竟无人敢主动请缨挂帅。
就在赵景渊焦头烂额之际,一道圣旨从后宫传出——太皇太后以“国难当头,当用贤臣”为由,册封战功赫赫的镇国将军谢珩为摄政王,总揽朝政,节制三军,辅佐新帝稳定江山。
消息传到瑶光殿时,赵灵曦正在临摹《兰亭集序》。她握着毛笔的手一顿,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小小的黑点。“谢珩?”她喃喃自语,这个名字如雷贯耳。谢珩出身寒微,凭借一身武艺和过人智谋,从普通士兵一路做到镇国将军,曾在边境以少胜多,大败蛮族,是军中的传奇人物。只是他向来性情冷冽,手段狠厉,朝堂上不少人都对他忌惮三分。
三日后,谢珩从北境回京,入宫觐见。赵灵曦好奇这位传奇摄政王的模样,便借着给皇兄送点心的名义,悄悄躲在御书房的屏风后。
脚步声沉稳有力地传来,带着一股淡淡的硝烟气息。赵灵曦透过屏风的缝隙望去,只见一个身着玄色朝服的男子缓步走入殿中。他身姿挺拔如松,面容俊朗却冷硬,剑眉入鬓,一双深邃的眼眸如同寒潭,不怒自威。周身散发的气场,让整个御书房的温度都仿佛降低了几分。
“臣谢珩,参见陛下。”他单膝跪地,声音低沉有力,没有半分谄媚。
赵景渊连忙起身扶起他:“摄政王免礼,此番辛苦你了。”
谢珩起身,目光扫过殿内,似乎察觉到了屏风后的动静,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。
赵灵曦心头一跳,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。她能感觉到,那道目光锐利如鹰,仿佛能穿透屏风,将她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那天的觐见持续了很久,谢珩条理清晰地分析了边境局势,提出了详细的御敌之策,言语间的沉稳与谋略,让御书房内的众人都暗自折服。赵灵曦躲在屏风后,听得入了神,心中对这个冷冽的摄政王,生出了几分复杂的情绪——有好奇,有敬畏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。她总觉得,这个男人的到来,会打破大曜王朝现有的平静,也会打乱她安稳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