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20 01:06:48

她上前见礼,老大夫愣了一下,随即温和地笑了:“姑娘便是王爷带回府的那位吧?我是府里的大夫。方才给王爷诊治完,路过这里见院子里的梅花开的好,便多瞧了两眼。”

“王爷生病了?”姜月昭心头一动,脱口问道。

老大夫叹了口气:“殿下一心扑在公务上,常常熬夜看奏折,前些日子又冒雪去了趟军营,染了风寒,亏得这几日调理,才好利索些。”

他顿了顿,随即又道:“外界皆传闻殿下性情暴戾,那都是外人瞎传罢了,殿下十五岁便随先王爷出征,在北疆待了八年,见惯了生死,性子是冷了些,却从不是滥杀之人,这些年他镇守边关,抵御外敌,护了多少百姓?只是他不喜交际,又不擅钻营,才被京中那些人传得那般不堪。”

原来,传闻非真,姜月昭望着书房的方向,心里忽然升起一丝莫名的情绪,或许,这位镇北王并非像外界传言那般可怕。

直到半月后的一个雪夜,她才再次见到肖砚。

那晚她睡得浅,被窗外的动静惊醒,起身推开窗,竟看到肖砚站在院内的红梅树下。

他穿着一身常服,肩上落着雪,手里拿着一支红梅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月光洒在他身上,勾勒出挺拔的身影,竟少了几分平日里的凌厉,多了几分落寞。

姜月昭看得有些出神,不小心碰掉了窗棂上的积雪,发出“簌簌”的声响。

肖砚猛地回头,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直直落在她身上。

她心头一紧,连忙低头行礼:“民女见过王爷,深夜惊扰,还请王爷恕罪。”

肖砚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她。

月光下,她的侧脸白皙,睫毛上还沾着细小的雪粒,眼神里带着几分惊惶,却又透着不屈,像极了多年前在黄河边遇到的那个小姑娘。

他沉默了片刻,忽然开口:“你父亲,是个好官。”

姜月昭猛地抬头,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。这是尚书府出事以来,第一次有人对她说这句话。她哽咽着,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:“王爷……我父亲他是被冤枉的,尚书府没有通敌叛国,求您……求您相信我……”

“我知道。”肖砚打断她,语气平静,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.

“姜尚书为官三十多年,清廉正直,朝野皆知,只是……”

他顿了顿,目光望向远方的夜空:“此事牵扯甚广,如今还不是翻案的时候。”

他说完,转身便走,背影很快消失在长廊尽头。

姜月昭站在窗前,望着他离去的方向,心里却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,他知道父亲是冤枉的,他会不会……会不会帮自己?

自那晚之后,肖砚依旧很少出现在姜月昭面前,却悄悄给了她更多的自由。

他允许她出入王府的书房,甚至让管家给了她一枚令牌,除了后院禁地,其他地方皆可去。

不仅如此,肖砚还让人将书房西侧的一间偏房收拾出来,里面摆满了各类书籍,甚至还有不少关于朝政水利的卷宗。

姜月昭明白,这是肖砚在暗中给她机会。

尚书府被抄家时,所有的文书都被封存,她手里没有任何证据。可她记得,父亲出事前的几日,曾深夜在书房里对着一份账本发愁,还喃喃自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