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19 03:23:36

"小宇姐姐当年也总在这张桌子写作业。"我指着靠窗的位置给晓晨看,那里现在摆着她的保温杯,"她那时候总说,要把社区书店开到全国各地去,让每个孩子都有地方看书。"晓晨听得眼睛发亮,铅笔在作文本上飞快地写着,笔尖沙沙声和窗外的蝉鸣混在一起,倒像是首夏日协奏曲。

闭店前整理借阅记录,发现《山茶文具店》已经被借走七本。最后一本我包了书皮,写上"致晓晨",夹在她常坐的座位的垫子里。书里还夹着你当年的借书证,泛黄的卡片上印着十岁的你,梳着羊角辫,嘴角有个浅浅的梨涡——就像晓晨作文里写的:"有些故事,会在书页间永远流传。"

经营书店的风雨年轮

整理旧账本时,2008年那本蓝皮册子掉了出来。封面上用红笔写着"挺住"两个大字,翻开第一页就是银行催款单,旁边贴着你爸剪的报纸:"金融危机下的实体书店生存之道"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暖气费欠了三个月,你爸每天晚上关店后去夜市摆摊卖盗版碟,凌晨回来时棉鞋都冻成了冰疙瘩,却总笑着说:"今天赚了两本《战争与和平》的钱。"

最困难的时候,街坊们自发组织了"拯救书店"行动。卖包子的王师傅每天送两笼热包子,说"读书人不能饿肚子";社区医院的张医生拿来血压计,在店里设了"爱心义诊角";连派出所的李警官都来办"安全知识读书会",吸引了不少家长带孩子来。现在仓库还留着当年的"救命账本",某页用铅笔写着:"2月15日,收到匿名捐款300元,附纸条'请让灯光继续亮着'"——后来才知道是陈老师发动学生捐的压岁钱。

2015年书店改造时,整条街的人都来帮忙。你爸设计的新书架太高,装修队要加钱,老方带着他的修鞋工具就来了,用鞋钉和角铁硬是搭起了三层书架;周姐从超市借来叉车,结果叉坏了两箱书,她蹲在地上哭,我们却笑着说"这些书从此有了特别的故事"。现在书店墙上挂着幅拼贴画,用的就是那些被叉坏的书页,拼成了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,每个叶片都是段文字,细看能找到《红楼梦》的"葬花吟",也能看见《小王子》的"驯养论"。

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,我学会了用微信收款,建了个"云端书店"群。每天拍书的视频发在群里,陈老师教我用抖音直播读书会,老方把修鞋摊改成"流动借书点",骑着三轮车给隔离在家的读者送书。有次给医院护士站送《鼠疫》,护士长在便签上写:"加缪说'在隆冬我终于知道,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',谢谢你们送来的夏天。"现在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