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夜半订单
“真的见鬼了,我不敢半夜再跑单了!”
“你们知道吗,那个案件的女鬼冤魂不散!”
“妈的,我就一跑网约车的,还要遇到这种事!”
“鬼有穷更让人可怕的吗!?”
“年轻漂亮女鬼!难道说我二十多年的处男生活要结束了,感谢大自然的馈赠!”
“得了吧,真遇到你肯定被吓到尿裤子。”
看着群里的消息和玩笑,我心里慌得不行,因为最近遇到一些恐怖奇怪的事情。
我叫李默,三十出头,是这座城市里万千网约车司机中的一个。我的生活被切割成黑白分明的两块:白天是用来补觉和处理琐事的混沌时光,而真正的清醒,从华灯初上开始。
夜晚的城市和白日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。喧嚣退去,霓虹闪烁,街道上车流变得稀疏,像一条条疲倦流淌的发光河流。
我的工作,就是驾驶着这辆不算新的电动汽车,在这片光的网络里穿梭,载着形形色色的夜归人,驶向各自或温暖或冰冷的终点。
干我们这行的,跑得久了,总会攒下一肚子奇闻异事,尤其是在深夜。加油站排队时,几个相熟的司机凑在一起抽烟提神,话题总免不了滑向那些邪乎的角落。
“哎,老张,昨天我又拉了个怪客,”一个司机嘬着烟屁股,眯着眼说,“上车说去城南公墓,到了地方屁都没有,手机一刷,钱照付,邪门不?”
“你这算啥?”另一个接口道,“我上周,导航直接给我导到一条断头路上去了,黑灯瞎火的,手机信号全无,差点没开沟里去!最后怎么出来的我都不知道!”
大家唏嘘一阵,最后大多用“软件抽风”、“自己眼花了”或者“巧合”来搪塞过去,然后掐灭烟头,各自钻回车里,继续为生活奔波。毕竟,比起虚无缥缈的鬼怪,每天的车贷、房租、孩子的奶粉钱,才是更现实的压力。
我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,直到我的滴滴软件开始出现“问题”。
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。它不再是在晚高峰后安静地等待我手动接单,而是会在某个特定的、令人困倦的时刻——通常是午夜十二点过后,我眼皮开始打架,准备点击“收车”回家的前一刻——突然自主运行。
没有清脆的“叮咚”提示音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闷的、仿佛从水底传来的、延迟了半拍的“嗡……”声,像是某种老旧机器艰难的启动。
手机屏幕会随之骤然一暗,仿佛电量耗尽,但下一秒又顽强地亮起来,慢吞吞地、极其不情愿地跳出一行订单信息。
那些目的地的名字,每次映入眼帘,都像冰锥一样刺得我眼皮直跳:市郊火葬场(西门)、市人民医院(太平间后勤通道)、西山陵园管理处(夜间值班室)……
第一次接到去火葬场的单子时,我对着手机骂了句脏话,下意识地认为是哪个缺德玩意儿喝了酒恶作剧。但系统显示预约时间就是当下,并且附加了深夜长途服务费,价格高得让人难以拒绝。
房贷的阴影沉甸甸地压下来,我咬了咬牙,心里默念着“穷比鬼可怕”,最终还是踩下了电门。
那一路的感觉,至今记忆犹新。导航的电子女声在极度安静的车厢里被放大,显得异常清晰,甚至带着一种空洞的回响,机械地重复着“前方路口请直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