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你得重点备胰岛素和血糖仪。”林晚拿出一张纸,给他列清单,“胰岛素要选你妈常用的牌子,放在保温箱里,避免高温;血糖仪要选免调码的,操作简单,再备点试纸,至少备3个月的量。”
她又指着地上的止血带:“这个卡扣式止血带,你一定要备,你妈要是不小心受伤出血,这个能快速止血。还有碘伏棉片,比瓶装碘伏方便,你放在车里和家里各一份。”
陈屿认真地记着,还拿出手机拍照:“我明天就去买,对了,胰岛素需要冷藏,要是停电了怎么办?”
“买个便携保温箱,里面放冰袋,冰袋提前冻好,能保温24小时。”林晚说,“要是停电时间长,就把冰袋放在阴凉处,每天换一次,能撑3-5天。我还买了手动吸痰器,你家要是有需要,也可以备一个,万一老人有呼吸道问题,能应急。”
陈屿点点头:“听你的,你比我懂这些,我跟着你买准没错。”他看着林晚整理物资,忽然说,“你把这些物资分类放好,贴个标签,到时候用的时候好找。”
“我正打算这么做。”林晚拿出几个透明收纳箱,“这个大的放急救包组件和工具,这个中等的放慢性病药和常用药,这个小的放防护用品,每个箱子外面贴标签,写清楚里面有什么,保质期到什么时候。”
两人一起动手整理,陈屿帮她把止血带、纱布放进大收纳箱,林晚把慢性病药放进中等收纳箱,还在每个药瓶上贴了便签,写着“每日用量”和“储存条件”。整理完,三个收纳箱整齐地摆在一起,看着特别有安全感。
“对了,你跟叔叔阿姨说备物资的事了吗?他们能接受吗?”陈屿问。
“还没完全接受,不过我先给他们寄了点慢性病药,打算下周末回老家,再跟他们好好说。”林晚说,“你呢?跟阿姨说胰岛素要多备了吗?”
“说了,我妈一开始觉得没必要,后来我跟她说‘上次你胰岛素差点断货,还是托人从别的医院调的’,她就同意了。”陈屿笑着说,“有时候还是得用实际例子说服他们。”
林晚觉得有道理——父母那辈人,不相信“末世预警”,但相信自己经历过的事。下周末回老家,她可以跟爸爸说医院急诊缺止血带的事,跟妈妈说哮喘药断货的风险,这样比空口说“要备物资”管用多了。
第四步:打包寄回老家,把“安全感”提前送达
周日早上,林晚把整理好的医疗物资装进快递箱。她在每个箱子里放了防潮袋,避免运输过程中受潮;把胰岛素(她后来托朋友从外地药房买了3支)放进保温袋,再放两个冰袋,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变质;把易碎的体温计、听诊器用泡沫纸包好,放在箱子中间,避免磕碰。
她一共寄了三个快递箱,收货地址都是老家,收件人是妈妈。寄快递的时候,快递员问:“姑娘,这里面是什么啊?这么多箱子。”
“是给爸妈买的药品和医疗器械,他们年纪大了,备着方便。”林晚说。快递员点点头:“现在年轻人都孝顺,知道给老人备这些,挺好。”
寄完快递,林晚给妈妈发了条微信:“妈,我给你寄了点药品和血压计,明天就能到,你收到后别拆,等我下周末回来整理,我教你怎么用血压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