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赵不器满意地走了,周虎跟在后面,一脸崇拜:“大人,您太厉害了!几句话就把张地主搞定了!”

“这叫‘以柔克刚’,”赵不器得意地说,“道家讲‘上善若水’,水看着软,却能冲开石头,咱们没权没势,就得用巧劲。”

第二天,张地主果然派了长工把农具和种子送来,还亲自去给百姓赔了罪。赵不器让周虎把百姓们召集起来,说要教大家种“高产田”,百姓们半信半疑,但见县令亲自带头,也都愿意试试。

赵不器把灵田分成三块,一块种水稻,一块种小麦,一块种蔬菜。他按照脑海里的提示,每天清晨对着田地默念儒家的“仁爱”之道,中午顺应日照浇水施肥,傍晚又以佛家的“慈悲”之心祈祷作物茁壮成长。周虎和百姓们看他每天对着田地“说话”,都觉得奇怪,但也不敢多问。

没过几天,奇迹发生了——灵田里的作物长得飞快,水稻绿油油的,比普通水稻高了一截;小麦颗粒饱满,透着金黄;蔬菜更是鲜嫩欲滴,看着就有食欲。百姓们都惊呆了,纷纷说这是“神田”,赵不器是“神仙县令”。

又过了半个月,作物成熟了。赵不器组织百姓收割,收获的粮食比普通田地多了三倍还不止,而且米粒晶莹剔透,煮出来的粥喷香扑鼻,蔬菜吃起来也格外清甜。赵不器把粮食分给百姓,先给老弱病残,再给青壮年,自己只留了一点点。

“大人,您怎么不留多点?”周虎问。

“儒家讲‘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’,我是县令,要先想着百姓,”赵不器说,“而且这灵田能有这么好的收成,靠的是大家的信念,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。”

百姓们拿到粮食,都感动得热泪盈眶,纷纷跪在地上给赵不器磕头。赵不器赶紧把他们扶起来:“大家快起来,这是本县应该做的。以后咱们一起种灵田,把云溪县建设好,让大家都能吃饱饭。”

这天晚上,赵不器躺在木板床上,摸着手里的银牌,心里美滋滋的。他想起穿越前的日子,天天加班,活得像个机器,现在虽然穷,但能帮到百姓,还能种灵田,过得比以前充实多了。

突然,门外传来敲门声,周虎在外面喊:“大人,外面有个道姑找您,说能帮您改良灵田。”

赵不器来了兴趣,赶紧起身开门。门口站着个穿着素色道袍的女子,约莫二十多岁,长发披肩,手里拿着个拂尘,气质清冷,像画里走出来的人。

“贫道清玄,见过县令大人,”道姑微微躬身,“听闻大人有块灵田,能种出高产作物,特来相助。”

“原来是清玄道长,快请进!”赵不器把清玄请进屋,给她倒了杯热茶,“道长怎么知道灵田的事?”

“贫道云游四方,能感知天地灵气,”清玄说,“大人的灵田灵气充沛,但还缺些‘顺应自然’的门道,贫道可以教大人用风水之术,让灵田的收成更上一层楼。”

赵不器大喜,道家的风水之术他只在小说里看过,没想到真能用到灵田上。“那就多谢道长了!”

第三章 道姑助改良,和尚送慈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