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

陈雪的魂魄如一阵阴风,悄无声息地侵入了贾仁的梦境,继而在他意志最为薄弱的深夜,附体而上。

次日升堂,贾仁(陈雪)感觉截然不同。他(她)能清晰地感知到这具躯体对金银的贪婪、对上司的谄媚、对百姓的冷漠,但同时,一个冰冷而清醒的意志主导了行动。

“贾仁”开始一反常态。他先是“无意中”在公开场合,提及了胡奎案中几处未被深究的疑点,引得众人侧目。接着,又以“整顿吏治”为名,下令彻查县衙账目,尤其重点追查当年拨给猫龙山区域的救灾款项和修堤款项去向。

衙内的师爷、主簿等一众蠹吏顿时慌了神,他们本就是利益共同体,见新县令突然“铁面无私”,纷纷前来试探、行贿。

“贾仁”(陈雪)照单全收,却将每一笔贿赂、每一句暗示勾结的私语,都通过“贾仁”的手,详细记录在一本秘密账簿上,并巧妙地“留下”了一些物证。

他(她)更是利用县令的身份,频频召见那些曾被胡奎、贾仁欺压过的商贾、乡绅,诱导他们说出实情,并承诺(实则利用)会为他们做主。

不到一个月,“贾仁”县令已暗中收集了足以让本县衙门大半官吏落马的铁证。然而,陈雪察觉,这些证据一到府衙层面,似乎就被无形的手压了下去。

她意识到,真正的巨鳄,还在更深的水下。

通过“贾仁”的躯壳以及与上级的文往来,陈雪终于触及了真相的核心——胡奎灭门惨案的真正主使,竟是本省巡抚,周廷儒!

原来,猫龙山脉蕴藏着一种稀有的矿藏,价值连城。巡抚周廷儒早已暗中与京中权贵勾结,意图将整片山脉纳入私囊。而山坳上陈老爷子家所在的那片地,正是关键入口且产权最为清晰。陈家屡次拒绝高价收购(实为巧取豪夺),成了周廷儒计划的绊脚石。

恰逢暴雨成灾,周廷儒心生毒计:一面暗示胡奎可“趁天灾行事”,制造意外灭门惨案,事后既可消除障碍,又可借口灾后重建将山地收归“官有”,再巧妙运作至自己名下;一面又派心腹黑衣人去现场“监督”,确保灭口干净,并趁机寻找可能存在的、关于矿藏的地契或文献。

山体滑坡是真,但趁灾杀人放火,却是精心策划的阴谋!

真相让陈雪的魂魄因愤怒而震颤。她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贾仁的躯体(贾仁旋即因“突发恶疾、胡言乱语”而倒台,并因其自身罪证确凿被查办),如同一支无形的怨箭,射向省城巡抚衙门。

巡抚周廷儒,老奸巨猾,权倾一方,身边或有术士相助,设有辟邪之物。陈雪耐心等待,终于在他因一场大案告破、得意忘形、畅饮至深夜、心神松懈之际,成功附体。

占据周廷儒躯体的陈雪,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权力视野。一省之地的生杀予夺、官员升迁、赋税钱粮,皆在这具躯体的掌控之下。同时,她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具皮囊下的贪婪、冷酷与算计。

她(周廷儒)开始行动了。

首先,她(周)以“彻查胡奎案余孽、肃清吏治”为名,雷厉风行地批准了对已倒台县令贾仁及其党羽的深挖严查。调查方向被巧妙引导,大量关于猫龙山、关于矿产、关于当年灭门案的线索“意外”浮出水面,矛头暗指更高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