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“哎,看那个傻子!”几个半大孩子嬉笑着围在村口老槐树下,朝靠着树根坐着的阿木扔小石子。 阿呆也不躲,只是抱着头,嘿嘿地傻笑,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,滴在脏兮兮的前襟上。他偶尔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看看四周,又很快低下头,玩着自己黑乎乎的手指。 “去去去!一边玩去!别招惹他!”一个扛着锄头经过的汉子呵斥了孩子们一句,孩子们一哄而散。汉子瞥了阿呆一眼,摇摇头,叹了口气走开了,那眼神里混杂着一丝怜悯,但更多的是习以为常的漠然。

小雅提着简单的行李,站在村口,微微蹙着眉看着这一幕。她是从城里来的大学生,学民俗的,这次来黑水村是想收集一些当地的古老传说和民间歌谣,顺便也是想远离城市的喧嚣,散散心。眼前这个景象,让她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堵。

她注意到,那个被称为“傻子”的年轻人,其实面容并不丑陋,只是被污垢和呆滞的表情掩盖了。他看起来很年轻,身材瘦削,穿着破旧但还算完整的衣服。

更让她留意的是,即使隔着一段距离,她也能看到阿呆挽起的袖口下,小臂上有着几道新鲜的、深紫色的淤痕,以及一些已经结痂的细小划伤。那伤痕……不像是普通磕碰能造成的。

“姑娘,找谁啊?”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旁边响起。 小雅回头,看见一位穿着旧中山装、头发花白的老人,手里拿着旱烟袋,正打量着她。老人眼神浑浊,但透着几分庄稼人没有的精明和沉稳。

“您好,老先生。我叫林小雅,是来做民俗调研的。请问村里的村长家怎么走?” “我就是村长,姓陈。”老人吧嗒了一口烟,“我们这穷乡僻壤,有啥好调研的?” “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嘛。”小雅笑了笑,目光不经意又瞟向槐树下的阿木,“那位是……”

“哦,阿呆啊。”陈村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,眼神复杂地闪烁了一下,很快又恢复了平静,“村里一个苦命娃,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脑子,唉,可怜见的。你别靠近他,免得他发起傻来冲撞了你。”

小雅点点头,没再多问,但心里的疑惑却更深了。她刚刚清楚地看到,当陈村长的目光扫过阿木时,那里面绝不仅仅是怜悯,似乎还隐藏着一丝极淡的、难以察觉的愧疚和……敬畏?

陈村长安排小雅住进了村大队部空着的一间旧屋子。接下来的两天,小雅开始她的工作,走访村民,记录一些零碎的歌谣和传说。她发现村民们大多淳朴,但也异常沉默和保守,尤其对村子过去的历史和一些“老规矩”讳莫如深。

她几次试图打听阿呆的情况,村民们要么摇头走开,要么语焉不详,只说“就是个傻子,没啥好说的”,甚至有人暗示阿木的傻气会带来晦气。这种集体性的回避和麻木,让小雅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。

她也更加留意阿呆。白天的他,确实痴傻得彻底,只会最基本的吃喝拉撒,对周围的恶意和戏弄毫无反应,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。但小雅总觉得,在那双浑浊的眼睛深处,偶尔会闪过一丝极快的光,快得让她以为是错觉。而他身上,似乎总不断有新的细小伤痕出现。

第三天夜里,小雅被一阵极其压抑的、仿佛野兽低吼又混合着什么东西撕裂的声音惊醒。那声音似乎离得不远,伴随着一种冰冷的、让人心悸的气息弥漫开来。她大着胆子凑到窗边,撩起窗帘一角向外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