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17 01:29:21

1 弃婴逢仙观,武学润童心

粤北青莽山的雾,总比别处浓些。惊蛰那日清晨,山巅悟真观的铜钟刚敲过三下,玄机子便提着药篓踏雾下山 —— 他要去山涧采那带露的 “龙须草”,给观里的老松治蛀虫。刚走到半山腰的 “望子石” 下,忽闻微弱的啼哭,像极了刚出生的幼兽在唤食。

玄机子脚步一顿,青布长衫扫过沾露的茅草。他顺着哭声拨开灌木丛,只见一块平整的青石上,放着个枣红色襁褓。襁褓里裹着个婴儿,小脸皱巴巴的,眼睛还没完全睁开,哭声细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断。最让玄机子留意的是,襁褓一角绣着朵金线莲花,花芯里缝着个极小的 “峰” 字,针脚细密,不似寻常农家的手艺。

“倒是个有缘分的。” 玄机子蹲下身,指尖轻轻碰了碰婴儿的脸颊,只觉这孩子气息虽弱,心跳却格外沉稳,“寒冬刚过,竟能在这山里活下来,骨相当真不凡。” 他解开衣襟,将婴儿揣进怀里暖着,又摸了摸襁褓 —— 除了那朵莲花印记,再无半分能寻亲的线索。想来是父母有难,才把孩子弃在这常年有人路过的观前山路。

回到悟真观时,朝阳刚刺破云层。玄机子把婴儿放在铺着晒干的松针的木床上,取来温水蘸湿棉布,轻轻擦拭孩子的小脸。婴儿似是感受到暖意,哭声渐渐停了,小嘴还下意识地往棉布方向凑。玄机子失笑,从药篓里取出一小截晒干的 “人参须”,用石臼捣成粉末,混在温热的米汤里,用竹勺一点点喂给婴儿。

“既在观前‘望子石’旁捡到你,襁褓又有‘峰’字,便叫你陈峰吧。” 玄机子抚着婴儿柔软的胎发,铜铸八卦牌在晨光里泛着柔光,“往后,这悟真观就是你的家。”

往后七年,陈峰便在悟真观长大。玄机子从未把他当普通孩子养,从陈峰满月起,便用特制的草药泡澡 —— 那草药里有龙须草、野山参、茯苓等十几种药材,熬煮后晾至温热,能舒筋活络,为日后练武学打下根基。每次泡澡时,玄机子都会坐在澡盆边,用指腹轻轻按压陈峰的脊椎和髋骨,嘴里念着晦涩的口诀:“龙脊要直,虎髋要松,气藏丹田,劲走百孔……”

陈峰三岁时,便开始练 “筑基桩”。玄机子在他腰后垫着棉花,让他背靠墙站着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。起初陈峰站不过一炷香的时间,小腿就打颤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玄机子不哄也不骂,只在石桌上放块麦芽糖,等他站够半个时辰,才递过去。有次陈峰实在撑不住,一屁股坐在地上,哭着说 “不学了”,玄机子便把他抱到观外的老松前,指着树干上的年轮:“你看这树,每年只长一圈,若中途停下,便成不了栋梁。武学如种树,少一日功夫,便少一分根基。”

陈峰似懂非懂,却记住了 “栋梁” 二字。往后再站桩,哪怕汗湿了贴身的小褂,也咬牙坚持。到四岁时,他已能稳稳站够一个时辰,玄机子便开始教他 “龙虎拳” 的基础招式 ——“龙探爪”“虎摆尾”“游龙步”。这些招式看似简单,却藏着大学问:“龙探爪” 要指尖发力,练的是腕劲;“虎摆尾” 需腰胯带动双腿,练的是协调性;“游龙步” 则讲究脚步轻、快、稳,要像山涧的溪水般灵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