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16 02:29:03

第一章 木牌与归人

林新月把“新月小筑”的木牌挂在老院门楣上时,春分刚过三日。

院门口那棵老槐树抽了满枝新绿,嫩叶嫩得能掐出水珠,阳光穿过层叠的叶隙,在青石板路上织出细碎的光网,晃得人眼晕。

木牌是她托村口老木匠王伯打的,松木材质带着天然的纹路,刻字时她一时手劲没控好,“月”字的一撇歪了半分,倒添了几分憨气——像她此刻的心情。

既有逃离都市后的松弛,又藏着对未知的忐忑,像揣了颗浸在温水里的糖,甜意里裹着点化不开的紧张。

三个月前,她还是深市CBD写字楼里人人称羡的“金牌运营”。

落地窗外是永不熄灭的霓虹,办公桌下常备折叠床,抽屉里塞满胃药、褪黑素和应急咖啡。

最后一个加班夜,她盯着电脑屏幕上第21版活动方案,甲方的绿色消息框又弹了出来,字里行间透着不容置喙的强势:“再改改,要那种热闹又冷清、高端又接地气的感觉,明早九点前给我。”

那一刻,键盘的背光映着她苍白的脸,窗外的霓虹明明灭灭。

她突然觉得胸口像被灌满了水泥,闷得发慌,趴在键盘上就无声地哭了,眼泪砸在键帽上,晕开一小片湿痕。

第二天一早,她没化妆,素着脸走进总监办公室,递上了辞职信。

总监皱着眉劝她:“再等等,年底就能升部门经理了,年薪能涨三成。”

林新月只是笑了笑,指尖划过办公桌上那盆枯掉的多肉——那是她去年生日买的,忙得连浇水的时间都没有。

当天下午,她拖着一个装着三套换洗衣物、半箱胃药和一本泛黄的《小王子》的行李箱,登上了回故乡的高铁。

回到阔别五年的老家时,父母早已在院门口等候。

老院子还是记忆里的模样,只是墙角多了几丛杂草,门口的老槐树的枝干更粗壮了些。

“楼上的空房一直留着,你要是想住,我明天就让你爸打扫。”

母亲拉着她的手,絮絮叨叨地说着家常。

林新月却盯着院子里闲置的厢房出了神。

老院是爷爷留下的,青砖灰瓦,黛色的屋檐上爬着干枯的藤蔓,院子不大,却栽着爷爷生前种的月季和石榴树。

除了主屋,还有三间厢房,足够改造成几间客房。

那天晚上,她躺在床上,听着窗外的虫鸣,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:开一家青年养老院,专门收留那些和她一样,厌倦了都市奔波的年轻人。

这个想法一说出来,父母先是愣了愣,随即表示支持。

“只要你开心就好。”父亲拍着她的肩膀,“家里的积蓄够你折腾。”

接下来的三个月,林新月忙得脚不沾地,她跟着装修队跑建材市场。

改造时,她没做复杂的设计,只想保留老房子的温度:三间厢房刷成温柔的米白色,换掉漏风的旧窗,装了能让阳光铺满床头的大落地窗,窗帘选了浅亚麻色,风一吹就轻轻飘起。

院子里的杂草清干净后,她种上了耐旱的多肉和花期长的绣球。

在角落搭了座木质凉亭,摆上两把藤椅和一张小茶桌,茶桌是爷爷留下的旧木桌,她请王伯打磨光滑,保留了桌面上深浅不一的刻痕。

厨房特意请了同村的王婶,王婶做了一辈子家常菜,最会熬软糯的粥、炸外酥里软的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