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角那家常年摆着“旺铺转租”牌子的甜品店,居然开门营业了,橱窗里摆满了精致的蛋糕,店里灯火通明,却一个顾客也没有。他记得清清楚楚,那家店至少空置了三年。
路过一个老旧的报亭,他习惯性地想买一本常看的文学杂志。报亭老板是个脸上有疤的老头,看了他一眼,嘟囔了一句:“好久没见你了啊。”
陈默一愣,“我上周才来过。”
老头抬起浑浊的眼睛,古怪地看了他一下,摇摇头,“不可能,至少得有小半年没见着你了。”说完便不再理他,低头摆弄手里的收音机。收音机里刺啦刺啦地响着,断断续续传出天气预报的声音:“……近期有持续性强降雨,请市民注意……记忆……紊乱……”
最后几个字模糊不清,像是信号受到了干扰。陈默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记忆紊乱?
他加快脚步,几乎是逃离了那个报亭。城市的景象在雨中扭曲变形,熟悉的街道仿佛变成了巨大而精致的模型,而他,则是一个误入其中的微小存在,被无数看不见的线牵引着。
鬼使神差地,他拐进了一条平时绝不会走的偏僻小巷。巷子深处有一家他从未留意过的旧书店——“蜗牛书店”。店名是用歪歪扭扭的字体手写的,橱窗里堆满了发黄破损的旧书,店里光线昏暗,仿佛另一个时空的入口。
一种莫名的力量牵引着他走了进去。
店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特有的味道。一个戴着老花镜、头发花白的店主正趴在柜台上打盹,听到风铃声,也只是抬了抬眼皮。
陈默在狭窄的书架间穿梭,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那些书脊。忽然,他的指尖触碰到一个硬硬的、没有书名标签的册子。它被塞在一排厚厚的侦探小说后面。
他把它抽了出来。是一本硬皮封面日记本,墨绿色,没有任何装饰,显得很旧,边角有些磨损。
他翻开第一页。空白的扉页上,用一种极其熟悉、微微右倾的字体写着一行字:
“如果我不是我,那我是谁?”
陈默的呼吸骤然停止。这字迹……和他的一模一样!
他猛地合上日记本,心脏狂跳,像是要挣脱胸腔的束缚。他环顾四周,书店老板依旧在打盹,店里静得可怕。
他拿着日记本,走到柜台前,轻轻放下,“这个,多少钱?”
老板睁开眼,瞥了一眼日记本,又瞥了他一眼,眼神浑浊不清,慢吞吞地说:“哦,这个啊……给十块钱吧。它放那儿好久啦,终于等到了该拿它的人。”
最后那句话轻得像一声叹息。陈默匆匆付了钱,几乎是抢过日记本,逃离了那家书店。
回到家,锁好门,陈默坐在书桌前,台灯的光晕照亮了桌面。他深吸一口气,像是要开启一个潘多拉魔盒,缓缓翻开了那本墨绿色的日记本。
日记里的字迹,确确实实和他的笔迹别无二致。如果不是确信自己从未写过这样一本日记,他绝对会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东西。
日记的开始日期是三个月前。
“9月5日,晴。又开始写新故事了。编辑催得紧,但灵感却像干涸的河床。最近总是睡不好,怪梦连连。梦见自己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走廊里奔跑,两边的门都打不开,身后有东西在追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