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“墨染白画卷,行舟多风情,诉不尽,诉不尽,那场江南雨。”台上响起咿咿呀呀的戏腔,夹杂着淅沥的雨声,传遍铺满青石的巷子。

正值暮春时节,青梅初长,烟雨朦胧,宋故声撑着油纸伞穿过长桥,杏花残叶满天飞舞,落花飞絮。她穿着一身青衣,映着古香古色的小巷,苔藓苍苍,像一幅水墨丹青,又有诗的韵味。

宋故声走进戏台。戏台内部装饰的十分雅致,高台侧碧瓦红墙,掩映在古朴的树木间,亭台楼阁,错落有致。小院中有小桥流水,温婉秀美,曲径通幽处,别是一番意境。

“宋姑娘请上座。”店小二殷勤的迎了过来,将她带到一个靠窗的位子。

“多谢,老规矩。”宋故声颔首,温声的说。

店小二甩了下肩上的毛巾,大声说道:“好嘞,宋姑娘请稍等。”

不一会儿店小二便端上一碟青梅和一壶梅子酒,“宋姑娘好些时日没来了。这青梅是今儿早上去摘的,可鲜了呢。我们掌柜经过改良后新酿的梅子酒,尝尝看味道和以前相比如何?”

宋故声闻声折了扇子,把酒倒入杯中。黄梅独有的酸甜在口中蔓延,酸味淡了些,又不失青梅的鲜香,清爽不腻。放下酒杯,她温和的对店小二笑了笑,“改的不错,很好喝。”

店小二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:“姑娘不是北方人嘛,掌柜怕姑娘吃不惯我们这边的酸酒,特意改的。姑娘喜欢便好,我先去忙了。”说罢便一溜烟的跑了。

宋故声笑着看他跑走,江南人民一直都对她很好。拿起扇子,倚着桃木椅子,她看向窗外。庭院中栽着几株梅子树,许是店家主人大意,树枝长的参差不齐,延展到窗边,还有几个枝丫透过了窗。

一阵清风吹过,梅子的芳香夹杂着湿热缠绵的雨雾扑面而来。宋故声捻了颗盘中青梅吃,的确很新鲜,酸涩中又有些微甜,像是十几岁少女青涩的悸动。这时戏台上恰好唱到:“杏花书江南,少年眼中春。”

曲里描述的大抵是少年最好的模样,也是最好的初见。

戏腔悠长婉转,声音久久不散,回荡在戏楼内。宋故声的指尖轻颤,心里泛起一阵苦涩,眼前不禁浮现那人的身影。

她在等一场重逢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锦水汤汤春秋度,故人明月思江海。他们遇于江南,在此重逢,而又别离。何解一腔家国情,乱世报国,惟愿山河无恙,国泰民安。

那是一年早春,江南繁花十里,灼灼其华。白云苍穹,飞鸟过隙,涓涓细流,大抵是人间最好的盛景。

一叶小舟沿着河道划行,悠然驶入小镇。

“姑娘,到啦。”船夫向舱内喊道。

宋故声这会晕的厉害,懒洋洋的应了一声。

“雪猫扑戏影,花影遇惊鸿。”岸边的江南女在哼着绵绵的小曲,吴侬戏腔软糯绵长。孩童撑着竹竿在河边嬉闹,青草生的正盛,几个阿嬷摇着扇子在屋檐下谈笑风生,阿公划着船在河中捕鱼。

一片其乐融融,她向往的、师父所追寻的平淡生活大抵是如此了。宋故声想。

小舟划到一座古桥下。

桥旁有一棵杏花古木。当地人说,没人知道它的来处,从记事起,它就生于这里,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江南子民。人们在这里生生不息,或在这里长存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