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守仪走过来一看,摇了摇头:“我刚才在东墙看到个‘孙太公’,阳寿八十二,阴寿九百八十四。再找找,说不定还有更长的。”
两人又找了半个时辰,温时衍腿都蹲麻了,终于在北墙角落发现个不起眼的名字:“找到了!‘周阿婆’,阳寿八十七,阴寿一千零四十四!” 他兴奋地指给苏守仪看,“八十七乘以十二,正好一千零四十四,没算错吧?”
苏守仪掏出算筹(她随身携带的,比温时衍的怀表靠谱),快速拨了几下:“没错。现在要把‘一千零四十四年’换算成阴司的‘时、分、秒’。记得规则吧?人间一天 = 阴司十二年,那阴司一年 = 人间一天 ÷12=2 小时。所以一千零四十四年,就是 1044×2=2088 小时,分和秒都是 0。”
温时衍听得直点头,伸手就要去转铜铃:“那简单,把‘时’铃转到 2088,‘分’和‘秒’转到 0,再找个‘年’字物件嵌进去就行。”
“等等!” 苏守仪又把他拦住,指了指铜铃旁边的刻度,“你看清楚,铜铃上的刻度是‘阴司时’,不是人间时。而且每个铜铃只能转三圈,超过就会触发机关 —— 上次在星镜崖的‘午’柱你忘了?差点被毒针扎到。”
温时衍赶紧缩回手,仔细看铜铃刻度 ——“时” 铃一圈是 720 小时(对应阴司一年的 360 天,每天 2 小时),三圈正好 2160 小时,2088 小时确实在范围内。他松了口气:“还好没乱转,不然咱们俩今天就得在这儿‘阴寿尽’了。”
苏守仪没理他的调侃,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副薄皮手套戴上(防机关的),小心翼翼地握住 “时” 铃,慢慢转动。铜铃转动时发出 “咔嗒咔嗒” 的声响,像是在数着阴司的时间。温时衍蹲在旁边,盯着铜铃刻度,嘴里不停念叨:“2070、2080、2088—— 停!”
苏守仪立刻停手,“时” 铃正好指在 2088 的位置。接着转 “分” 铃和 “秒” 铃,都转到 0 的位置,三枚铜铃对齐的瞬间,石台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,中央的 “年” 字凹槽突然亮起白光。
“还差最后一步,得找个‘年’字物件嵌进去。” 苏守仪直起身,四处打量,“你祖父的札记里有没有提到过?”
温时衍赶紧掏出《时寿札记》,翻到关于阴寿殿的章节,里面只画了个模糊的 “年” 字玉佩,旁注 “年钥藏于时纹后”。他指着札记给苏守仪看:“‘时纹后’,会不会是墙壁上的时寿纹后面?”
两人立刻去查墙壁。苏守仪的定隙盘这时派上了用场,她拿着定隙盘在墙上游走,碎玉遇到时寿纹就会发光。走到西墙中间时,定隙盘的碎玉突然亮得刺眼,苏守仪停住脚:“就是这儿了。”
温时衍凑过去一看,墙壁上的时寿纹组成了一个 “年” 字形状,他试着用手推了推,时寿纹后面的石块竟然松动了。两人合力把石块推开,里面藏着个小木盒,打开一看,里面果然有枚玉佩,正面刻着 “年” 字,背面刻着阴司时间刻度。
“太好了!” 温时衍拿起玉佩,就要往凹槽里嵌,苏守仪突然拉住他:“等等,先看看玉佩有没有机关。” 她接过玉佩,用手指摸了摸边缘,发现背面的刻度里藏着根细针,“你看,要是直接嵌进去,这根针会触发凹槽里的毒刺,咱们俩又得倒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