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皇叔这是怎么了?”我的声音温润如玉,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与担忧,响彻在因我这突然举动而略显安静的御花园中,“可是摔疼了?快让侄儿看看。”
那五岁的萧衍,仰起哭得梨花带雨、我见犹怜的小脸,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位素来虽不亲近、却也从未为难过他的太子侄儿,一时忘了哭泣,只是下意识地点头,奶声奶气地带着哭腔:“疼……”
周围的宗亲大臣们见状,纷纷含笑颔首,低声赞道:“太子殿下真是仁厚友爱,对小皇叔如此关怀备至,实乃皇室之福。”
“是啊,兄友弟恭,家风淳厚,江山之幸也。”
我对这些赞誉充耳不闻。从袖中取出一方素白干净的锦帕,极轻极柔地拭去萧衍小脸上的泪痕和沾上的灰尘。我的动作甚至称得上怜爱,目光低垂,长而密的睫毛完美地掩去了眸底最深处的刻骨冰寒与汹涌杀意。
我凑近些许,用只有我们两人能听清的、温和至极的声音,轻声哄道:“皇叔哭什么?男子汉大丈夫,小小磕绊罢了。您可是朕的长辈,将来……朕还要多多倚仗皇叔辅佐呢。”
语气那般真诚,甚至带着一丝对未来期许的感慨。
五岁的萧衍似懂非懂,只觉得这位太子侄儿的手很温暖,声音很好听,擦眼泪的动作也很轻柔,心里的那点委屈和疼痛顿时烟消云散,甚至生出些许依赖与亲近之感。他吸了吸鼻子,奶声奶气地应了一声:“嗯……琰儿乖……”
我直起身,唇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冰冷弧度,牵起那只软糯的小手,将他带回宴席之中,亲自安置在靠近父皇母后的位置上,还挑了一块最精致的荷花酥递到他手里。
父皇将这一切尽收眼底,面露欣慰,侧首对母后笑道:“琰儿越发有储君气度了,懂得体贴照顾长辈,仁厚友爱,朕心甚慰。”
母后亦含笑点头,目光中满是赞许。
宴席之上,父慈子孝,叔侄和睦,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。
无人看到,我垂眸饮下那杯清香四溢的碧螺春时,眼底深处那抹转瞬即逝的、冰冷诡异的笑意。
倚仗?辅佐?
是啊,朕自然会好好“倚仗”你,我的好皇叔。
第三章 温水煮蛙,暗室磨刀
从这一日起,太子萧景琰对其皇叔萧衍异乎寻常的“关爱”便迅速传遍了朝野上下,成为了一桩美谈。
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“养育”大计。
我将年仅五岁的萧衍带在身边,美其名曰“亲自教导,培养叔侄情谊”。我过问他的每一门功课,从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到启蒙的《论语》章句,亲自检查他的大字临摹,稍有不合心意,便会“忧心忡忡”地召来他的翰林师傅,反复叮嘱务必严格教导,不可因皇叔年幼而懈怠。
赏赐更是如流水般送入萧衍所居的永寿宫。时新的玩物、珍贵的古籍、上等的文房四宝、乃至江南进贡的稀罕吃食,我总是头一份就想到他。每次赏赐,我都亲自前往,看着他那张稚嫩小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,听着他用软糯的声音说着“谢谢太子侄儿”,我心中的冷意便多凝固一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