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:雾锁外滩(约2000字)
1936年秋,上海。
黄浦江的汽笛声穿透潮湿的晨雾,与外滩海关大楼沉闷的钟声交织,唤醒了这座繁华与危机并存的“东方巴黎”。法租界福开森路上一栋精致的欧式公寓内,留声机流淌着周璇柔媚的《夜上海》,却丝毫无法驱散空气中无形的紧绷。
顾曼桢身着墨绿色丝绒旗袍,指尖夹着一支细长的女士香烟,站在落地窗前。她望着楼下熙攘的人流——黄包车夫、西装革履的银行职员、拎着菜篮的娘姨、偶尔驶过的黑色别克轿车……每一帧画面落入她眼中,都被迅速拆解、分析。她是上海滩社交界新晋的宠儿,《申闻周刊》的专栏作家,笔触犀利,品味卓绝,常能出入名流宴会,与各界要人谈笑风生。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,这个明媚动人的笔名“薇薇安”背后,还有一个代号——“夜莺”。
她是军统局派驻上海情报站的王牌特工,任务是渗透日伪高层,获取日军即将在华北大举增兵的战略情报。
梳妆台上,摊着一封刚从南京辗转送来的密电,译电内容让她纤细的眉头微蹙:“‘蝮蛇’已苏醒,疑抵达上海。目标:甄别并清除内部‘鼹鼠’,优先级最高。授权动用一切资源。”落款是她的单线上级,“牧鱼”。
“蝮蛇”,军统内部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代号,代表最高级别的内部肃清专员,拥有先斩后奏的绝对权力。他的出现,意味着上海站内部出现了极其危险的叛徒,且可能已导致重大损失。而“鼹鼠”的存在,会像一颗毒瘤,不仅危及“夜莺”自身,更可能让她苦心经营数月、即将接触到日伪核心人物的网络毁于一旦。
必须在“蝮蛇”找到“鼹鼠”之前,或者“鼹鼠”向敌人传递出更致命的信息之前,先一步找出他!但谁才是“鼹鼠”?是负责外勤的行动队长老枪?是掌管通讯密电的译电员白鸽?还是那个刚刚从北平调来、背景看似完美却总让她觉得有几分捉摸不定的新搭档——陈默?
想到陈默,顾曼桢的眼神复杂了一瞬。这个男人以《沪上新闻报》战地记者的身份为掩护,一周前奉命与她组成临时行动小组,负责为她与一位极重要的新情报来源——“教授”的会面提供外围警戒和策应。他冷静、专业,甚至有些过分谨慎,几次看似无意地提醒她注意安全细节,却从不越界打探她的核心任务。
是经验丰富的直觉,还是别有用心的试探?
这时,门铃轻声响起,打断了她的思绪。来人是她的保姆兼联络人吴妈,她送来了一篮新鲜果蔬,底层藏着一份关于今晚百乐门舞会的最新情报更新——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部高级参谋小林信一少佐确认出席。这是她接近目标的重要机会。
吴妈低声快速汇报:“曼桢小姐,线报说小林少佐最近对中国的古玉器很感兴趣,尤其喜欢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。另外……站里通知,下午三点,老地方,安全屋会议,讨论‘教授’的接头预案。”
顾曼桢点头,心中迅速调整着今晚的计划。她需要一件带有商周纹饰的配饰作为话题切入点。同时,下午的会议,将是观察站内成员、寻找“鼹鼠”蛛丝马迹的第一个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