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

画中山势雄伟,笔触老辣,确实是难得的精品。

我戴上白手套,小心翼翼地将画取下,平铺在长案上。

我打开手机的手电筒,光线贴着画纸的表面缓缓移动,检查着每一寸细节。

在外人看来,这幅画完美无瑕。

但我从小跟着外婆学习修复,我的眼睛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。

在画卷右下角,一处描绘山石的皴法上,我发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、不连贯的痕迹。

那里的墨色,比周围要沉闷零点一毫米。

我凑得更近,几乎要贴在画上。

我认出来了,那是一种非常高明的“补色”手法,但手法的主人,在处理最关键的墨色融合时,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破绽。

这个破绽,只有我和外婆这种级别的人才能看出来。

这不是我妈的风格。

她的修复,以“天衣无缝”著称,绝不会留下这种痕迹。

一个可怕的念头涌上心头。

我突然想起外婆临终前,曾拉着我的手说:“存果,你妈妈……她太要强了,心气高,但手上的功夫,还差了火候……”

难道……

我冲回自己的房间,从床下的暗格里翻出一个尘封多年的木匣子。

这是外婆留给我的遗物,里面是她的一些修复笔记和练习稿。

我颤抖着手翻开笔记,在最后一页,我看到了一张夹在里面的宣纸。

纸上画的,正是《秋山行旅图》右下角那块山石的修复草稿,旁边还有外婆用娟秀小楷做的标注:“此画原作此处有损,已补。然墨色难调,终留遗憾。盼后人有更高明者,可为之完善。”

真相如同一道惊雷,在我脑中炸响。

我妈的成名作,这幅让她站上神坛的《秋山行旅图》,根本不是她修复的!是外婆的作品!而她,不仅窃取了外婆的成果,甚至连外婆留下的那个“遗憾”,她都没有能力去完善!

她,刘瑶,这个城市的“德艺双馨”的艺术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