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更新时间:2025-10-12 05:36:29

1 蔷薇下的童年

我初记事时,蒲州永乐的院子里总开着满架的蔷薇。母亲会摘下最艳的几朵,别在我梳得齐整的双丫髻上,指尖带着皂角的清苦香气:“玉环要乖,等爹爹从长安回来,便带你去看黄河的浪。”

那时我还不叫杨玉环,乳名唤作 “玉奴”。父亲杨玄琰在蜀地做司户参军,一年到头难得回一次家,母亲便教我读《诗经》,弹琵琶。春日里,我常搬着小凳坐在蔷薇架下,抱着比我还高的琵琶,笨拙地拨弄 “关关雎鸠” 的调子。院外的石板路总有人经过,卖花的阿婆会停下脚,笑着夸我:“杨小娘子的琵琶声,比枝头的黄莺还动听哩。”

七岁那年,父亲忽然从蜀地回来,却不是骑着高头大马,而是躺在冰冷的棺木里。母亲抱着棺木哭到晕厥,我站在一旁,手里还攥着刚摘的蔷薇,花瓣落了一地。后来我才知道,父亲是染了瘴气病逝的。葬礼过后,母亲带着我投奔洛阳的叔父杨玄珪。离开蒲州那日,我回头望了一眼空荡荡的院子,蔷薇架上的花谢了大半,只剩几片残瓣在风里打旋 ——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,原来好好的东西,会说没就没。

洛阳的日子比蒲州热闹,叔父家的庭院比我们原来的院子大,却没有蔷薇架。婶母是个温和的人,教我学女工,还请了乐师教我弹箜篌。我学得快,没过两年,便能弹出《广陵散》的调子。十三岁那年,叔父带我去看洛阳的上元灯节,街上张灯结彩,人流如织。我跟着叔父挤在人群里,忽然听见一阵马蹄声,人群纷纷避让,只见一队锦衣侍卫簇拥着一辆华丽的马车驶过。叔父低声对我说:“那是寿王殿下,当今圣上的儿子。”

2 命运的邂逅

我好奇地望向马车,车帘被风吹起一角,隐约看见里面坐着一个少年,眉眼俊秀。那时我从未想过,这个偶然瞥见的少年,会在日后与我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一起。

开元二十三年,我十六岁。一天,叔父忽然把我叫到书房,神色郑重地说:“玉环,圣上有意为寿王殿下选妃,咱家已将你的名字报上去了。” 我愣在原地,手里的绣针掉在地上 —— 我虽听说过寿王,却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他的王妃。

选妃的过程很繁琐,先是内侍省的宦官来查验家世,再是皇后宫里的女官来教礼仪。女官教我行跪拜礼时,说:“寿王妃乃皇家贵媳,一言一行都要合乎礼制,不可有半分差错。” 我点头应着,心里却有些惶恐,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这个王妃。

入宫见玄宗和武惠妃那日,我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襦裙,手里攥着绣帕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玄宗坐在龙椅上,目光温和地打量我,武惠妃则坐在一旁,细细询问我的家世和才艺。我一一作答,最后还弹了一曲箜篌。一曲终了,武惠妃笑着对玄宗说:“这孩子模样周正,才艺也出众,配寿王正好。”

不久后,圣旨下来,册封我为寿王妃。大婚那日,红绸铺满了寿王府的每一个角落,我穿着大红的嫁衣,头上戴着沉重的凤冠,被人搀扶着走进礼堂。隔着红盖头,我听见寿王的声音,温和而清晰:“玉环,以后有我在,定不会让你受委屈。”

婚后的日子很平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