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天在公司,我必须更加谨小慎微,不能让人尤其是李总监抓住任何把柄。
他显然已经把我视为了某种潜在的麻烦或者干脆就是碍眼的存在,时不时给我穿小鞋,增加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量,美其名曰“锻炼”。
我全忍了,甚至表现得更加逆来顺受。
“偷感”很重,谨小慎微,不愿意再引起任何关注。
但我知道,我在积蓄力量。
下班后的所有时间,我全部投入学习和 coding。
买最便宜的速溶咖啡提神,啃干面包当晚餐。
租来的小屋里,只有键盘敲击声和我偶尔烦躁的叹息。
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复习,到尝试接一些小的外包项目练手,过程枯燥得让人想撞墙。
很多时候,一个bug就能卡我到凌晨两三点,debug到眼睛通红,恨不得把电脑砸了。
“我裂开了!”无数次,我对着屏幕无声地咆哮。
感觉自己就是个“非酋”,运气差到极点。
但一想到西餐厅玻璃窗后那两张脸,所有的暴躁和委屈就又硬生生咽了回去。
不能躺平,不能摆烂。
必须支棱起来!
5
转机出现在一个多月后。
一个以前大学时关系还不错的师兄,自己开了个小工作室,主要接一些网站开发和APP定制。
他在朋友圈吐槽,说有个小项目的甲方特别难搞,需求变来变去,工期又紧,搞得他们焦头烂额,问有没有人能临时搭把手救救火,价钱好商量。
我盯着那条朋友圈,心脏砰砰直跳。
直觉告诉我,这是个机会。
我私聊了师兄,直接说我想试试。
师兄很惊讶:“吴浩?你不是早不做技术了吗?行不行啊?这个甲方要求挺刁钻的,时间又紧,别把你坑了。”
我知道他担心什么。
我没多解释,只是问他要了部分需求文档和之前他们写的部分代码。
“给我一晚上时间。”
那一晚,我几乎没合眼。
对着需求,反复琢磨,把师兄给的代码吃透,然后开始疯狂输出。
咖啡因透支着我的神经,但精神却异常亢奋。
天亮时分,我不仅理解了他们的架构,还针对其中一个频繁变动的模块,写了一个更灵活、扩展性更强的替代方案,并附上了详细的注释和测试用例。
我把代码打包发给了师兄。
上午十点,师兄的电话直接轰了过来。
“我靠!吴浩!你小子可以啊!这代码写得……很顶!超顶!你这水平不像荒废了啊!”
电话那头,师兄的声音充满了惊喜,“触(true)的吗?你真是帮大忙了!甲方那边肯定满意!”
我捏着手机,手心全是汗,喉咙有些发干:“能帮上忙就行。”
“帮大忙了!简直水灵灵地解决了问题!这项目算你一份!钱必须给到位!”师兄很爽快,“以后有活还找你!哥们你这是要触底反弹啊!”
挂了电话,我靠在椅子上,长长地吁了一口气。
窗外阳光刺眼。
这是我这一个多月来,第一次感觉到一丝微弱的“回血”迹象。
虽然只是开始,但好像,努力真的有用。
6
师兄果然很靠谱,项目尾款结清后,立刻给我转来了报酬。
钱不算特别多,但几乎相当于我大半个月的工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