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为长公主献上三十六计,助她登基为帝。
她却屠我全族三百口,尸骨悬于城墙。
罪名:前朝余孽。
再睁眼,我回到她面前,献上第一计。
她问:“先生有何良策?”
我呈上一份名单,叩首。
“殿下,这是臣为您准备的‘催命符’。”
名单上,全是她安插在我身边的死士。
1、
长公主李长歌接过那份薄薄的纸,指尖微颤。
她看完,笑了。
“先生,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她身后的侍卫长,手已按在刀柄上,冰冷的杀气笼罩了整个书房。
我叩首在地,额头紧贴冰凉的地砖。
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?”
“殿下欲成大事,必先清内患。”
我抬起头,直视她探究的目光,脸上没有半分恐惧。
前世,就是这双眼睛,含笑看着我沈氏三百口人头落地。
李长歌审视我许久,久到侍卫长的手都有些僵硬。
她终于挥了挥手。
“先生果然忠心。”
“赏。”
侍卫长收回了手,她身边的亲信女官端着一盘金银走了过来。
我明白,这道催命符,催的不是我的命。
而是她的。
当晚,名单上的人被秘密处决,没有溅起一点水花。
李长歌的亲信女官,那个叫晚晴的,亲自送来赏赐。
她站在我那间破旧的屋子里,言语间全是试探。
“沈先生真是好手段,不知是哪家的高门之后?”
我接过托盘,故意让手抖了一下,金器相撞,发出刺耳的声音。
“家道中落,不值一提。”
“如今,唯有依附殿下,才能求得一线生机。”
我将一个野心勃勃、急于攀附的投机者形象,演得淋漓尽致。
晚晴似乎信了,又或许只是懒得再探究一个“聪明”的将死之人。
她走后,我关上门。
前世族人临死前的惨叫,犹在耳边。
我拿起盘中一块最精致的糕点,面无表情地在掌心将它碾成了粉末。
粉屑从指缝落下,像极了那日城墙下飘扬的雪。
第二天,我再次求见李长歌。
我向她献上真正的“第一计”。
“殿下,臣有一计,名为‘捧杀’。”
我的目标,是她最大的政敌,当朝太子。
李长歌不解,凤眸中满是怀疑。
“如何捧杀?”
我叩首,声音平静无波。
“捧得越高,摔得越惨。”
“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。”
2、
李长歌采纳了我的计策。
朝堂之上,她一改往日的针锋相对,联合数位言官,对太子极尽赞美之词。
“太子仁德,实乃国之大幸!”
“太子监国期间,政绩斐然,臣等望尘莫及!”
皇帝坐在龙椅上,脸色越来越沉。
他本就多疑,最忌惮功高盖主。
如今太子声望日隆,几乎要盖过他这个真龙天子,他心中早已不满。
太子被架在火上烤,不得不处处表现得“完美无瑕”。
他批阅奏折到深夜,赈济灾民亲自涉水,连走路都比往日更加端正。
他越是如此,皇帝眼中的猜忌就越深。
我嫌火烧得不够旺,又添了一把柴。
我找了几个说书人,在京城最大的几家茶楼里,日日传唱新编的《太子贤明录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