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实的铜墙铁壁让她意识到,正规的兼职渠道对现在的她而言困难重重。沮丧之余,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冒了上来。正规的路不行,那就自己闯出一条路来。
本金少得可怜,是省下的早餐钱和以往攒下的几块压岁钱,加起来不过几十元。这点钱,连租个摊位都不够,更别说进货。但她必须开始。
她用破旧的作业本草草画了几张设计图,是一些简单却别致的发绳和手链样式,融合了未来一点模糊的审美趋势,在当年显得有些新奇。揣着那点珍贵的本金,她跑到小商品批发市场,在堆积如山的杂物里,耐心寻找价格最低廉的彩色丝线、小珠子和搭扣。讨价还价,精打细算,最终换回一小包原材料。
没有摊位,就在离家不远的街角,铺开一张旧报纸,将手工做好的十几件小饰品小心翼翼摆上去。她低着头,脸上火辣辣的,不敢吆喝,羞耻感和窘迫感几乎将她淹没。行人匆匆,偶尔投来好奇或漠然的一瞥,无人问津。
夏日的天说变就变,突然一阵急雨袭来,她手忙脚乱地收起东西,还是淋湿了大半,丝线褪色染花了报纸,几天的辛苦瞬间泡汤。她蹲在屋檐下,看着雨幕,鼻子发酸,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。
雨停了,倔强也跟着回来了。她意识到摆摊受天气和地点限制太大,且太被动。想起前世泛滥却此刻方兴未艾的网络购物,心里一动。家里的老旧电脑拨号上网极其缓慢,她耐着性子,摸索着在刚刚兴起不久的淘宝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。
拍摄成了难题。没有数码相机,只能用父母的低像素手机,在自然光下反复调整角度,试图让那些廉价材料做出来的小饰品显得精致些。上传图片,编写商品描述,每一步都磕磕绊绊。网络不稳定,常常断线重来。
等待订单的日子更加煎熬。几天过去,后台依旧寂静无声。她几乎要怀疑自己的决定。
终于,在一个周末的下午,电脑右下角弹出了一个小窗口,提示有一笔新的订单。那一刻的心跳,几乎要冲出胸腔。金额很小,只有十块钱,却像破开乌云的第一缕阳光,瞬间驱散了所有阴霾。她仔细包装好那对小小的耳环,跑去邮局,认认真真地填写快递单,仿佛寄出的不是商品,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。
过程磕磕绊绊,辛苦过,熬夜做手工做到手指发痛;失落过,连续多天没有一单生意。赚到的每一分钱,都浸透着汗水和坚持。
7 格格不入与埋头苦读
县一中的校园比初中开阔许多,红色的跑道,崭新的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