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每一份记忆都化作沉重的脚镣,拖拽着刚刚轻盈些许的灵魂。

她停下脚步,站在熟悉的家门口,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手心不知何时已攥紧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里,带来一丝尖锐的痛感。

这一次,还能重蹈覆辙吗?重生前的自己,做什么都是后知后觉,错过很多能改变人生的机会,一直9在努力,就是很难有很大的成就。

忙忙碌碌到三十多岁还是一事无成,既然重新来一次,在未来十几年里,只要抓住重生前失去的机会,改变人生轨迹,那就指日可待。

好好为了自己,抓住这次重生的机遇,有十几年的先知优势,好好重新来一次吧。

3 决心与难题

推开那扇漆皮剥落的浅绿色铁门,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。是陈旧家具混合着晚饭米香和劣质油烟的味道,狭小但被母亲收拾得异常整洁的空间,每一寸都透着拮据带来的局促,却又奇异地蕴含着一种令人鼻酸的温度。

母亲的身影在厨房那方更小的空间里忙碌,腰背微弯,侧脸在昏黄灯光下显得格外疲惫。纪诗诗的目光凝住了——母亲鬓角那几缕刺眼的白发,原来在2008年就已经悄然滋生。水龙头哗哗作响,洗菜声,锅铲碰撞声,构成最平凡的家庭序曲,却让站在门口的她喉头哽咽。

客厅里,那台笨重的老旧电视机正播放着新闻,父亲深陷在沙发里,眉头紧锁,盯着屏幕,发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、沉重无比的叹息。那叹息像一块无形的巨石,轰然砸在纪诗诗心上。

刚才在路上翻涌的惊涛骇浪,那重获新生的狂喜,那难以置信的眩晕,那改写命运的极度兴奋,在这一刻,被眼前具体而微的现实瞬间冷却、压平。

三十三岁的灵魂在十五岁的身体里剧烈地喘息。真的回来了。这不是梦,不是幻觉。她确确实实拥有了第二次机会,一个能抹平所有遗憾,能将人生彻底扳向另一条轨道的、珍贵得令人颤抖的机会。

狂喜的余波仍在血管里窜动,但心智已迅速沉静下来,冷却得比想象中更快。成年人的思维模式自动接管了主导权,开始冷酷地审视现状,计算得失利弊。

兴奋褪去,赤裸裸的核心矛盾浮出水面,冰冷而坚硬。

首要问题,清晰得残酷:必须读高中,必须上大学。这是改变一切的基础,是底线,绝无妥协可能。

然而,横亘在面前的,是父母根深蒂固的“现实”观念,女孩子读太多书无用,及早工作贴补家用才是正途。是家庭窘迫的经济状况——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,对这个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负累。或许父母并非不愿她好,只是在他们认知里,那已是能力范围内能为她规划的最好、最稳妥的未来。

如何对抗?如何说服?钱,又从何而来?

这两个问题像两把沉重的铁锁,将她刚刚飞扬起来的心重重拖回地面。

目光再次扫过厨房里母亲微驼的背影,扫过父亲紧锁的眉头,扫过这间虽然整洁却处处显露出贫寒的屋子。一股强烈的不甘和前所未有的清醒,如同藤蔓般从心底疯狂滋生,紧紧缠绕住那颗因重生而悸动的心。

上一次,她顺从了,放弃了,然后用了整整十七年去后悔。这一次,绝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