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能...有。”我的声音有些干涩。
“保持警惕,苏小姐。注意安全,有任何情况立刻报警。”陈警官叮嘱后挂了电话。
我放下电话,环顾这间我精心布置、以为终于可以安身的公寓,突然觉得每一处阴影都可能藏着威胁。安全感再次崩塌。
那一夜我几乎无眠,任何细微的声响都让我心惊肉跳。凌晨时分,手机突然震动,收到一条未知号码的短信:
“他知道你书里没写的事吗?”
冰冷的恐惧瞬间攫住我。我的书,虽然基于真实经历,但为了保护自己和案件审理,我改动了许多关键细节和证据来源。只有极少数参与案件的核心人员才知道全部真相。发信人指的是什么?是我隐瞒了最初发现林远手机消息的真实时间(其实比我对警方说的更早)?还是我略去了曾在极度恐惧中,一度想过先发制人对付林远的黑暗念头?
更重要的是,“他”指的是谁?林远?还是别的什么人?
我没回复,立刻将号码转发给陈警官。十分钟后,他回电:“号码是未实名的预付卡,定位显示在城东的工业区,无法追踪。苏小姐,看来你的确被盯上了。我们会加强你住所附近的巡逻,但你最好考虑暂时离开一段时间。”
离开?我才刚刚站稳脚跟。
第二天,我强打精神参加一个早已安排好的电台访谈。主持人不可避免地问到了我的真实经历与小说的关系。
“艺术来源于生活,但往往进行了必要的提炼和虚构。”我熟练地重复着标准答案。
“听说原著型案件中的主犯之一最近假释了?”主持人显然做了功课,问题尖锐起来,“您担心她会看到这本书吗?或者,您担心她会对您有某种...反应?”
现场气氛瞬间微妙。我保持微笑,手指却在桌下绞紧:“我相信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监督。过去的事我已经放下,更关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。”
访谈结束,我刚走出电台大楼,一个身影从侧面的柱子后闪出,拦在我面前。是林远。
他看起来沧桑了许多,眼窝深陷,但眼神却有一种奇异的平静。
“小念,”他叫我的名字,声音低沉,“我们得谈谈。”
我的保镖(出版社因签售会临时聘请的)立刻上前一步,隔在我们之间。
“我没什么好跟你谈的,林远。”我试图绕开他,心跳加速。
“是关于王琳的,”他急急地说,声音压得更低,“她出来了。而且她知道一些事情...一些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。”
我猛地停下脚步,盯着他:“你什么意思?”
“这里不方便。”他警惕地看了看周围川流不息的人群,“给我十分钟,就十分钟。为了你的安全。”
最终,我们去了电台大楼底层一间嘈杂的咖啡厅角落。保镖站在不远处盯着我们。
林远搅拌着眼前的咖啡,却不喝:“她在里面认识了很多人,包括一些亡命之徒。她认为是我和你联手搞垮了她。”
“这真是荒谬。”我冷声道。
“但她信了。她觉得你书里写的那部分‘隐藏证据’是我透露给你的,认为我们早就设好了套。”林远抬起头,眼神复杂地看着我,“她是个极其自负又记仇的人。她现在一无所有,反而更危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