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

第三章:寻灯记

阿檀走后的第七日,老槐树的灯笼再没亮过。

周砚坐在树底下,手里攥着半块玉牌,指节磨得发白。树洞里还留着阿檀的槐枝,如今已抽出新芽,可那芽尖儿却泛着青灰色,像要枯死似的。

“阿砚。”

他猛地抬头,四周空荡荡的,只有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。

“是我。”阿檀的声音从树里飘出来,比从前轻了三倍,“我去寻新的树灵了。北边的云来山有棵千年银杏,树底下镇着个守林女,她的心善,能接我的魂。”

周砚蹭地站起来,槐树枝叶哗啦啦响:“你知道地方?我跟你一起去!”

“不行。”阿檀的声音里带着笑,“你得留在这儿。镇里的孩子们还等着你教《诗经》,李婶的豆腐摊要你帮忙搬柴,王二的糖画担子还欠我两串桂花糖…”

“那我能为你做啥?”周砚红着眼眶,“我给你种了满院的槐树苗,你闻闻,都抽芽了!”

树洞里传来轻轻的叹息:“阿砚,你记不记得,我教你的第一句诗?”

周砚愣了愣,脱口而出:“‘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’。”

“对。”阿檀的声音软下来,“你总说,这诗是要还的。可我这辈子,欠你的太多——欠你金镯子,欠你红袍子,欠你…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。”

“我不要那些!”周砚扑到树前,“我要你回来!我只要你回来!”

“傻阿砚。”阿檀笑了,“我给你留了样东西。”

话音刚落,树底下突然冒出个小陶罐。周砚蹲下去,罐口封着红布,打开来,里面是半罐槐花蜜,蜜里沉了颗珍珠——是他去年在市集上买的,说要攒钱给阿檀打个簪子。

“这蜜能养魂。”阿檀的声音越来越轻,“等你找到银杏树,把我种在那儿,每日用蜜喂我…等我魂魄稳了,就回来找你。”

“等等!”周砚抓住陶罐,“你怎么去云来山?要多久?”

“七七四十九天。”阿檀的声音像一片被风吹走的槐叶,“你…你若等不及,就去镇西头的老茶铺找张九娘。她知道银杏树的事。”

树洞里彻底没了动静。周砚抱着陶罐,跪在树底下哭了半夜。

第二日天没亮,周砚就背上行囊出发了。

李婶塞给他一包晒干的槐花:“路上泡水喝,暖身子。”王二往他包袱里塞了十串糖画:“给孩子们的,路上馋了吃。”连最抠门的张夫子都送了他半本《齐民要术》:“银杏树的习性,书里写着呢!”

周砚把这些东西小心收进行囊,又摸了摸怀里的陶罐——阿檀的槐花蜜,还带着她的温度。

云来山在青牛镇北边,要走三天三夜。周砚沿途问了不少人,都说云来山的银杏树是“神树”,可具体位置,没人说得清。直到第七天傍晚,他走到山脚下,看见个穿靛蓝粗布衫的老妇人,蹲在路口卖野菊。

“大娘,”周砚上前搭话,“请问这山上有千年银杏吗?”

老妇人抬头,眼角的皱纹像朵菊花:“找银杏树?”她指了指山顶,“往上走,过了鹰嘴崖,有棵树,树底下有个石棺,那就是。”

周砚道了谢,刚要走,老妇人又喊住他:“后生,那树邪性!前儿个有个外乡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