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王找了个角落的蒲团,轻轻跪了下去。蒲团是用稻草和棉布做的,柔软而温暖,膝盖触碰到的瞬间,一股暖意顺着膝盖蔓延至全身。他闭上眼睛,双手合十,掌心对着自己的胸口,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。可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项目失败的场景、妻子失望的眼神,还有同事们议论的声音,这些画面像走马灯一样,在脑海里反复播放,让他无法静下心来。
“施主似有心事。”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。
小王睁开眼睛,看到一个手持木鱼的中年僧人站在面前。僧人大约四十岁左右,身材挺拔,面容清秀,穿着一件深红色的袈裟,袈裟的边角绣着金色的花纹,显得庄重而神圣。他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,头顶上留着戒疤,眼神平和而深邃,仿佛能看透人心里的一切。
“师父。” 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身,双手垂在身侧,指尖微微有些发紧。
僧人轻轻摆了摆手,示意他坐下,然后自己也在旁边的蒲团上坐下,手里的木鱼放在腿上,指尖轻轻搭在木鱼上。“施主不必拘谨,有什么心事,不妨说说。在佛祖面前,没有什么不能说的。”
小王攥着衣角,犹豫了片刻,最终还是把心里的烦恼一股脑倒了出来。他说起项目从筹备到终止的整个过程,说起自己如何熬夜改方案,如何协调团队成员,可最终还是失败了;说起自己和妻子的矛盾,说起自己因为工作忽略了家庭,让妻子受了委屈;说起自己对未来的迷茫,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,不知道自己的坚持到底有没有意义。他说得很投入,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,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,终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人。
僧人静静地听着,没有打断他,只是偶尔轻轻敲一下木鱼,发出 “笃” 的一声轻响。那声音很轻,却像有魔力一样,能让小王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。等小王说完,僧人缓缓开口,声音温和而有力量:“施主听过‘无常’吗?”
小王摇了摇头,他对佛教了解不多,只知道一些最基础的概念。
僧人指了指殿外的雨帘,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滴,形成一道细密的雨线。“你看这雨,它会下,也会停,不会因为你希望它下就一直下,也不会因为你希望它停就立刻停。这就是‘无常’,世间万物,都在不断变化之中,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。工作的顺逆、家庭的和睦与否、甚至人的喜怒哀乐,都是‘无常’的体现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人之所以会痛苦,会迷茫,不是因为遇到了困难,而是因为执着于‘常’,总希望事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,总希望美好的事物能永远存在,一旦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预期,一旦失去了自己珍视的东西,就会陷入痛苦之中。你执着于项目必须成功,执着于家庭必须和睦,可这些都是‘无常’的,你越是执着,就越容易受伤。”
小王望着殿外的雨,若有所思。他想起上周和妻子吵架的场景,当时他吼着 “我这么拼不都是为了这个家”,可他所谓的 “为了家”,不过是自己执着于 “赚钱养家” 的执念,却忘了家的本质是温暖和陪伴。他想起项目失败后,自己整日消沉,觉得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,却忘了 “失败” 也是 “无常” 的一部分,或许这次的失败,是在提醒他,该换个方向,换种心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