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势渐小,落在凉亭顶的瓦片上,发出 “滴答、滴答” 的声响,像轻轻敲木鱼的声音,规律而沉稳,让人的心也跟着静下来。小王起身告辞时,老和尚从怀里掏出一颗鹅卵石,递到他手里。鹅卵石通体呈灰白色,表面光滑圆润,是被雨水长期冲刷的痕迹。“山门口捡的,雨水冲得干净,没什么特别的,或许能帮你压点东西。”
小王接过鹅卵石,放在手心。石头不重,却带着一丝凉意,仿佛能压下心里的浮躁。他攥着石头,对老和尚躬身行礼:“谢谢师父。”
“施主慢走。” 老和尚微笑着点头,重新拿起扫帚,继续缓慢地清扫着青石板路。扫帚划过路面的声音,与雨声、风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首独特的乐曲,在这山间回荡。
二、大雄宝殿,木鱼与《心经》
离开凉亭,小王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。路两旁种满了花草,月季、牡丹、兰花竞相开放,雨水打在花瓣和叶片上,溅起细小的水珠,晶莹剔透,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。花丛中,几只蝴蝶停在花瓣上,翅膀被雨水打湿,无法飞翔,只能静静地待着,偶尔扇动一下翅膀,仿佛也在享受这份雨后的宁静。佛教里说 “众生平等”,此刻小王忽然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—— 无论是人,还是这些花草、蝴蝶,都是世间的一部分,都在遵循着自然的规律,努力地活着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
走了大约十分钟,一座古朴的大雄宝殿出现在眼前。宝殿的屋顶是典型的歇山顶式,覆盖着灰色的瓦片,瓦片上积着一层薄薄的灰尘,却更显古朴沧桑。殿檐下悬挂着一排铜铃,铜铃上刻着精美的花纹,风一吹,铜铃便发出 “叮叮当当” 的清脆声响,与殿内僧人们诵经的声音相互交织,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,仿佛能洗涤人内心的尘埃。
殿门是两扇朱红色的木门,门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,有祥云、莲花、菩萨,每一笔都雕刻得栩栩如生,展现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。莲花在佛教中是 “净土” 的象征,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,即使身处尘世的烦恼之中,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。小王望着门上的莲花图案,忽然反思 —— 自己是否也能在复杂的生活中,坚守内心的本真,不被外界的浮躁所影响?
推开殿门,一股浓郁的檀香混杂着雨后的潮气扑面而来。殿内香烟袅袅,一缕缕烟雾从香炉中升起,缓缓向上飘散,在殿内形成一道道白色的雾气,朦胧而神秘。殿内供奉着三尊巨大的佛像,佛像通体鎏金,在烛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。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,佛像盘腿而坐,双手结印,面容慈祥而庄严,眼神中透着一股悲悯之情,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苦难,给予众生慰藉。左右两侧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,同样面容肃穆,散发着神圣的气息。
殿内已有不少香客,他们大多双手合十,神情肃穆,有的跪在蒲团上叩拜祈福,有的站在佛像前凝视,仿佛在与佛祖进行心灵的交流。僧人们穿着整齐的袈裟,坐在殿内的两侧,手里拿着念珠或木鱼,低声诵经。诵经声低沉而悠扬,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,带着一种神奇的力量,能让人的心灵瞬间平静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