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我在所有人的夸奖里长大,心里的自豪感像地里的庄稼,噌噌地长,走路时的小短腿,都带着风,也更加热爱学习。

放学后。

作为小孩王的我,总带着几个调皮捣蛋的同学,在村口老槐树下的石桌上练字学拼音,有时候兴起,还会捡起树枝在地上划来划去,教他们加减法。

每当小伙伴们围着我,喊 “二哥,你好厉害” 的时候,我能高兴一整天,晚上睡觉都能笑醒。

妈白天在地里忙活,晚上就着蜡烛缝补衣裳,她看着我趴在小桌上写作业的背影,总跟邻居念叨炫耀:“俺家小二懂事,不用操心,将来说不定能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,去北京、上海那样的大城市生活。”

幼年的我,从未让妈失望过。

小学期间,年年都是村里的 “小状元”,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。

校长更是骑着自行车,亲自把奖状送到家里,红底黄字的奖状,贴满了家里的土墙壁。

有时候,村里的广播还会响好几天,念着我的名字,说 “某某村某某某,在本学期考试中荣获第一名,希望全体同学向他学习”。

村里每个人见了我,都要夸一句 “这孩子将来定有大出息”。

后来。

爸收到家里寄去的挂号信,信里说我又考了第一。

据同村去伐木的人说,爸当时喜不自胜,脸涨得通红,提起锯子就往林子里走,连夜伐了一小片林子,第二天肩膀肿得老高,还跟工友说:我儿子将来可是要上大学的人,这点累算啥。

我在所有人的期待与夸奖中,度过了愉快的小学时光,最后以全镇最优异的成绩,考上了镇上的初中。

初中离家里相对较远,大概有五公里路程。

别的同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走路去上学,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。

为了我这个 “天之骄子”,爸特意从黑龙江寄回钱,让妈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。

还是凤凰牌的哎。

当我骑着崭新的自行车,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走进校园时,心里的骄傲又多了几分。

那时候我还不懂,这辆自行车,是爸在林子里砍了多少棵树,手上磨出多少个水泡才换来的。

慢慢的,我开始懂得爸妈供我读书不容易。

尤其是到了面临中考的那年,这种不容易变得格外具象。

家里的孩子多,我、哥哥还有姐,三个孩子都到了要读书的年纪。

太穷了,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供得起三个学生读高中。

姐姐虽说考的高中不怎么好,但按我爸的话说,“女孩子更要读书识字,不能一辈子困在农村,争取以后走出农村,到大城市生活”。

现在想想,爸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想法,确实是有远见,也明事理。

可现实摆在眼前,钱就那么多,不可能同时供三个孩子读高中。

根本不用抓阄,也不用商量,笨拙的哥哥辍学了。

从小到大,我跟哥哥都在一张床上睡觉,爸爸确定让他辍学的那夜,我迷迷糊糊的听见了他压抑的啜泣声。

我知道,他想读书,也想考高中,可那么穷的家庭,谁让他有个更聪明的弟弟呢。

第二天他像没事人一样,生龙活虎地拉着我的手,去村口的小卖部给我买最爱吃的奶糖,并摸着我的头说:“小二,你比哥聪明,好好学习,将来考上大学,哥就指望你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