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社畜返乡记:爷爷的“病危”短信
苏晚棠盯着手机屏幕上那行带感叹号的文字,手指在地铁扶手上掐出了白印——“棠棠,速回!爷爷熬不动胡辣汤了,再晚就见不着最后一面了!”
地铁播报“国贸站到了”的声音像根针,扎得她瞬间清醒。作为广告公司的“资深熬夜选手”,她前天才改完第三十七版策划案,眼下黑眼圈能当眼影用,脑子里还飘着客户说的“再改改,要接地气”。可“见不着最后一面”六个字,比客户的夺命连环call还管用,她当场订了最早一班回老家的高铁票,连工位上没吃完的半份沙拉都没顾上拿。
三个小时后,苏晚棠拖着行李箱站在“苏家胡辣汤”店门口,差点以为坐错了车。店门没关,玻璃上贴着泛黄的“祖传胡辣汤,喝了不慌张”,里头飘出的胡椒香勾得人咽口水。哪有半分“病危”的样子?她隔着玻璃瞅,只见穿花衬衫的爷爷苏老栓围着围裙,左手颠炒勺,右手拿手机拍视频:“家人们看,牛肉片得切薄,下锅才嫩,不像某些年轻人,切肉跟剁排骨似的……”
苏晚棠推开门,行李箱轮子的声响惊动了爷爷。苏老栓手一抖,牛肉片掉了两片,回头看见她,眼睛一亮:“哎哟乖孙女!快,刚熬的胡辣汤,给你盛一碗!”
“爷爷,您不是熬不动了吗?还‘最后一面’?我差点递辞呈!”苏晚棠盯着爷爷红光满面的脸,又看了看他手里比自己岁数还大的炒勺,气笑了。
“这不跟你说急点你不回嘛!”苏老栓挠挠头,拉她坐下来,“你在大城市瘦了,肯定没好好吃。尝尝,今天放了双倍胡椒,够劲!”
琥珀色的汤里飘着牛肉、木耳、黄花菜,撒了把香菜。苏晚棠舀一勺送进嘴——胡椒的辣、牛肉的鲜、木耳的脆,还有高汤的甜,暖得她从喉咙到胃都舒服。正喝着,苏老栓叹了口气:“棠棠,爷爷这店,真快熬不动了。”
他指了指门口:“去年开了三家网红早餐店,卖ins三明治、低脂沙拉,年轻人都往那边凑。除了老街坊,没多少人来了。昨天王婶说,她孙子宁愿喝奶茶,也不喝我这‘辣乎乎的老古董’。”
苏晚棠想起小时候,自己搬小板凳蹲在灶台旁,等爷爷盛第一碗少放胡椒的胡辣汤,那时候店里挤满人,比现在的网红店热闹多了。她放下勺子:“爷爷,我留下来帮您,我辞职。”
苏老栓眼睛亮了,又赶紧掩饰:“你在大城市好好的……”
“您这胡辣汤,不能成‘老古董’。”苏晚棠说得干脆,“我在广告公司学的,说不定能帮上忙。”
苏老栓笑出褶子,拍她肩膀:“好!晚上给你做红烧肉!”
苏晚棠看着爷爷的笑,也笑了。只是没想起,对付“不爱老古董”的年轻人,还有得折腾——灶台上的手机还亮着,直播间里只有三个观众,其中一个是隔壁王婶。
2. 网红计划:胡辣汤的“SWOT分析”
第二天一早,苏晚棠被胡椒味呛醒。她揉着眼睛走出房间,见苏老栓蹲在门口,拿小本子念念有词:“一碗八块,三碗二十四,加两个肉夹馍……五十六块?不对,王婶还买了俩茶叶蛋!”
“爷爷,您这记账太原始,我给您整个Excel,自动算账。”苏晚棠忍不住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