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给儿子请了个保姆,是藤校儿童心理学硕士。
上岗第一天,午睡时间她给我发来一张照片。
照片上是我儿子最喜欢的泰迪熊。
“老板,这只熊的眼睛是塑料的,有窒息风险。而且它的微笑表情不对称,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情绪暗示,麻烦你立刻换掉。”
我哭笑不得,但还是耐心解释这是孩子的心爱之物。
一小时后,她又发来一段视频,是我儿子吃草莓的慢动作分析。
“水果上的农药残留超标了,长期食用会影响大脑发育,我已经帮你订了全套有机生鲜,这是账单。”
她随机发来一张上万元的水果账单。
我忍无可忍,当场把她辞退。
本以为耳根清净了。
结果第二天,我接到了儿童保护中心的电话。
她提交了一份长达五十页的《幼童成长环境风险及监护疏忽评估报告》,附带一份要求对我家进行强制审查的申请书。
1
“陈女士吗?我们是儿童保护中心。”
电话那头的声音公式化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。
“我们收到一份关于您涉嫌监护疏忽的实名举报,需要和您预约一次家访。”
我脑子嗡的一声,血液冲上头顶。
“监护疏忽?”
“是的,举报材料非常详尽。为了您孩子的安全,请您配合。”
我挂了电话,手脚冰凉,立刻拨通了那个号码。
“苏晓!”
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女人冷静又带点轻蔑的声音。
“陈女士,看来你收到了。”
“你到底想干什么?”
“我只是在履行一个儿童心理学专家的社会责任,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。”
她慢条斯理地说。
“一份五十页的报告?举报我监护疏忽?就为了一只玩具熊和几颗草莓?”
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“不是玩具熊。”
她纠正我。
“是具有窒息风险和负面情绪暗示的劣质玩偶。”
“也不是草莓,而是您长期给幼童喂食农药残留超标的食物,涉嫌危害其身体及大脑发育。”
她顿了顿,声音里带着一丝施舍般的傲慢。
“我念在你只是无知,并非恶毒。只要你现在重新聘请我,作为您家庭的全权成长顾问,年薪一百万。”
“并且,按照我列出的清单,在七天内完成全屋的‘儿童友好型’改造,我可以考虑撤销举报。”
我气得发笑:“如果我不呢?”
“那我们只能等儿童保护中心的官方调查结果了。”
“哦,对了,陈女士,温馨提示一下。”
“这份详尽的报告,我已经匿名发给了你儿子幼儿园的家长群,以及几个知名的母婴论坛。”
“我想,大家都会很想知道,自己孩子的同学,每天生活在怎样一个‘充满危险’的环境里。”
电话被她挂断了。
听着手机里的忙音,我浑身发冷。
这不是在维护儿童权益。
这是敲诈,是赤裸裸的威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