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李二柱见状,喜极而泣,连忙倒了杯温水递给母亲。陈景明松了口气,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。他又守了张阿婆一个时辰,见她不再呕吐,精神也好了些,才让李二柱背着她回家,并叮嘱李二柱明天再来复诊,后续还要继续服用补气健脾的药,慢慢调理身子。

送走李二柱母子后,陈景明坐在药铺后院的石凳上,看着夕阳下的药柜,心里满是懊悔。药柜上的药斗整齐排列,装三棱的药斗和装牙硝的药斗在夕阳的映照下,木色显得格外深沉,仿佛在无声地指责他的疏忽。

这时,老周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过来,将茶杯递到陈景明手中:“先生,喝杯茶暖暖身子吧。”陈景明接过茶杯,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,心里却依旧冰凉。“老周,是我错了。”他声音低沉,带着愧疚,“我不该只看症状,不看病人的体质,更不该轻视‘十九畏’的道理。”

老周在他身边坐下,叹了口气:“先生,不是老周驳您面子,这‘十九畏’能传几百年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前人总结这些配伍禁忌,都是用无数经验换来的。您先前治王掌柜管用,是因为他身强体壮,正气足,能扛住这两味药的刚烈性子;可张阿婆身子弱,正气虚,这俩药碰到一块儿,就跟俩争强好胜的莽夫似的,没帮上忙,反倒伤了她的正气。用药跟用人一样,得因人而异啊。”

陈景明捧着热茶,看着杯中的茶叶缓缓舒展,忽然想起了年轻时拜师学医的往事。那时他才十五岁,拜在苏州城有名的老中医李老先生门下。李老先生的药铺里,也有一整面墙的药斗,每次抓药前,李老先生都会先仔细询问病人的情况,再翻开医书核对,然后才小心翼翼地从药斗里取药。

有一次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