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怕这艘船,需要用当下的全部身家和所有人的信任来换取。
第三章 众叛亲离
张辰的行动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,沉闷却不可避免地漾开了一圈圈涟漪。第一套房子,位于北四环一套不错的两居,在他“低于市价10%”的急售策略下,很快找到了买主。交易过程快得惊人,仿佛市场在贪婪地吞噬着每一个“傻子”抛出的筹码。
手续办完的那一刻,张辰的银行卡里多出了一笔不小的数字,但这钱非但没让他感到丝毫轻松,反而像一块冰冷的铁,沉甸甸地坠在他的胃里。这笔钱,是用信任和安稳换来的,是他通往未来救赎之路的第一张血淋淋的门票。
消息是瞒不住的,尤其是在熟人圈子里。很快,各种试探性的电话和微信就来了。其中最刺耳的一个,来自他自认为关系最铁的朋友,刘强。
刘强也是炒房起家,前世两人曾称兄道弟,最后却因债务纠纷反目。电话里,刘强的声音透着一种夸张的关切和掩饰不住的好奇:“辰哥,听说你把北辰那套房子卖了?怎么回事?资金周转不开?遇到难处了跟兄弟说啊!”
张辰能听出那话语底下按捺不住的幸灾乐祸和打探虚实的目的。他淡淡回应:“没什么,就是想套现做点别的。”
“做点别的?”刘强在电话那头提高了声调,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,“现在这行情,还有什么比房子更稳更赚的?辰哥,你是不是听到什么坏消息了?别一个人扛着,跟兄弟们通个气啊。”这话听起来像是关心,实则是在嘲讽和试探,确认他是不是真的陷入了某种困境。
张辰懒得再多说,敷衍两句挂了电话。他能想象到,电话那头的刘强会如何眉飞色舞地向其他人描述他“肯定是在外面赌亏了”或者“生意垮了”的窘境。曾经的“朋友”,此刻正迫不及待地等着看他的笑话。
外部的压力远不止于此。那些中介,在确认他是真的急于套现后,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。最初的错愕变成了精明的算计。一个中介偷偷将原本谈好270万的房子,暗示给买家“房东极急,265万也许就能拿下”,试图从中扒走五万的差价。另一个中介则在带其他客户看张辰另一套房子时,压低声音说:“这房东啊,听说脑子受了点刺激,家里好像出事了,价格好商量,还能再压压……”这些小动作,张辰或多或少能察觉到,但他没时间也没精力去纠缠这些蝇头小利。他像是在与一场即将到来的海啸赛跑,根本没空理会脚边试图啃咬他的蝼蚁。
最让他窒息的,是家里无处不在的“背景音”。电视里,各个频道依然充斥着奥运带来的狂欢后续报道,财经专家们在访谈里侃侃而谈,分析着奥运经济将如何持续拉动内需,楼市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。报纸上的大标题更是耸动:《奥运点燃经济引擎,房产价值迎来黄金十年!》
这些声音,每一句都在佐证着林薇的观点,每一句都在无声地鞭挞着张辰的“愚蠢”和“疯狂”。家里的气氛已经降到了冰点。林薇不再和他争吵,甚至很少和他说话。她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,晚上很晚才回家,或者干脆睡在儿子房间。两人之间只剩下必要的、冰冷的交流。